华慈科普这些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你
七大危险因素
1
高胆固醇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出现代谢异常。据研究证实,冠心病发病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低密度脂蛋白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浓度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高甘油三脂血症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2
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长期的高压血流冲击血管壁,血管张力增高,导致动脉血管内膜机械性损伤,弹力纤维断裂,血管内膜损伤和弹力纤维断裂使血脂易于沉积于血管壁,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增强,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可直接损伤动脉血管壁,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患者血压水平越高,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
3
肥胖
肥胖由其独特的机制引起心血管疾病,如系统炎症,高凝状态、交感及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同时可引起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尤其是短期内发胖或极度肥胖者的发病率更高。腹型肥胖常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称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相对危险度甚至超过前两个危险因素。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指标是BMI和腰围。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两个指标都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
4
吸烟(主动或被动)
烟草中的尼古丁兴奋交感神经,使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增加心肌耗氧量,同时烟草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促进血小板黏附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从而影响脂代谢,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导致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成。同时还可以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5
饮食不合理
过量的热量摄入能导致超重和肥胖,过多的胆固醇、饱和脂肪摄入可引起血脂紊乱,摄入较多的钠、较少的钾、较少的蔬菜水果可以影响血压的控制。研究证明饮食结构和食物分类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密切相关:摄入水果、蔬菜、谷类、坚果、豆类、鱼类(更可取的脂肪)、家禽、瘦肉、低脂和无脂奶制品以及植物油等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性。
6
饮酒过量
少量适度的饮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然而,无规律大量饮酒可促使心脏脂肪变性,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血管壁脂质沉积,管腔狭窄,甚至引起酒精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除此之外,饮酒还可造成一些经济、精神以及社会问题。
7
体力活动不足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约1/3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与缺乏体力活动有关。
怎么减少心脏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了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应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因素的分析,对可控制因素采取合理的方式避免以尽可能的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一、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不吸烟。戒烟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降低。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二)常锻炼:
1.对所有年龄组的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的体力活动。
2.提倡有氧锻炼活动: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提倡低中度有氧锻炼活动,如慢跑、快走、游泳、太极拳等。
(三)保持健康的体重。成年人正常BMI(体重kg/身高m2)为18.5~23.9,BMI在24~27.9为超重,需要控制体重;BMI≥28为肥胖,应开始减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cm(男/女),如腰围90/85cm(男/女),同样需控制体重,腰围≥95/90cm(男/女),应开始减重。
(四)健康饮食。包括:摄入较多的谷物,水果蔬菜,低脂或无脂乳制品,瘦肉。避免饱和或反式脂肪,低盐低糖等。
二、必要的情况下适当服用处方药物,如降压药、血液稀释剂、阿司匹林。同时,做好心脏病风险因素管理,控制好血压、血脂等。
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小课堂
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即将到来
您准备好了吗?
垃圾分类
我就是影响力
白癜风一对一精细化治疗白癜风医疗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lcbx/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