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寿院士我国心外科年手术量已增至2

8月2日~5日,中国心脏大会(CHC)、国际冠心病大会(ICC)暨第三届中国血管大会(CVC)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以“新时代、心征程——创新?转化?合作”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胡盛寿作为大会主席发表了主旨报告。

中国心脏大会(CHC)现场

胡盛寿介绍,年至年间,我国医疗可及性和医疗质量明显提升,进步幅度位列中等收入国家首位。近10年来,我国每年心外科手术量从8万例增至21万例,77医院搭桥手术的水平也有显著进步,搭桥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降至2.2%,与美国不相上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胡盛寿作报告

近些年,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器械研发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不断提高创新水平的同时,努力打造民族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逐渐改变了依赖国外进口现状。研发真正意义上的全新高端产品,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使得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据了解,中医院心脏移植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心脏移植30天存活率达到95.3%,高于国际92.5%的平均水平;医院的心脏移植后五年、十年的存活率已经分别达到88%和78.8%,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72.1%和56.1%。

胡盛寿表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继续以“品质与创新”为原则引领中国心血管病诊疗技术发展,医疗技术指标向世界一流心脏中心看齐。

但是,未来30年,考虑到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将持续加重、医疗资源配置亟待优化、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亟待提升等问题,单纯依赖投入驱动的发展模式无法持续。因此,胡盛寿提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对医疗资源绝对不足与相对配置不合理并存的现状,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学医院“理性和有为”的选择。

胡盛寿透露,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也正在构建涵盖全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和质量控制网络,在国家层面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以智能医疗和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手段进行社区慢病防控,提升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能力。真正实现心血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

据了解,有来自多位全球知名专家和1万多名国内心血管医生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设立了心脏和血管全体大会、心血管疾病热点峰会、50多个分论坛以及卫星会。

『医问医答』由中国科学报社运营

ID:qawenda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ykb

stimes.cn

辛雨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
哪里能治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zztz/42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