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练腿5分钟远离痴呆中风心脏病
师兄们好!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腿部肌肉越发达,身体各方面包括大脑、内脏和骨骼等在内的器官组织的状态越好,老化越慢。下面给大家介绍日常炼腿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权威研究发现——腿越强健,脑心肝肾越年轻。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腿部肌肉越强,大脑越健康。
专家克莱尔●施特费斯率领的团队跟踪研究10年发现:
在对女性中老年双胞胎中,腿部肌肉较强的一个,10年后的认知能力更好,脑退化更少。
以往针对动物的研究也显示,锻炼肌肉能释放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激素。
有不少国家的研究都说明:腿部强健与心脏、腰椎、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健康密切相关!
经常锻炼腿部,能强化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改善血供,预防脑中风、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老花眼等多种病症。
中老年人炼小腿——远离痴呆、中风、心脏病
医院的王冲博士介绍说,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都锻炼到腿部,但由于老人腿部协调性差、肌力减弱、关节稳定性变差,不少人还患有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病症,因此,日常炼腿更适宜做一些有针对性的锻炼。
温馨提示:以下炼腿操强度不大,运动量适宜,防病保健的功效非常好,老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练习。
1.跷足分趾
跷足分趾防大脑缺血:脑供血不足常表现为头晕、吐字不清、哈欠连天、肢体麻木、全身乏力、嗜睡等症状。经常练习跷足分趾有助于防治脑缺血。
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一些区域与躯体运动有密切联系,通过下肢肌肉及脚趾的活动能刺激大脑皮层,增强区域功能,增加脑血流量。
方法:坐在椅子上,地面铺一地垫,赤脚踩在地垫上,脚趾用力抓地,然后放松,反复进行3分钟;
然后左腿在上跷起二郎腿,将五个脚趾同时分开,反复练习2分钟,接着换右腿在上,重复分脚趾的动作。
以上动作每日练习2次,熟练后可增加练习的难度,如用脚趾抓毛巾、抓笔、逐个分开脚趾等。
2.伸臂下蹲
伸臂下蹲防心脏缺血:心脏缺血常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以及夜间睡眠时感到憋气等症状。
经常练习伸臂下蹲,有助于改善心脏缺血。
伸臂下蹲时下肢肌肉的挤压,以及胸腔吸气和心脏舒张期产生的负压吸引利于血液回流,同时血液的冲击使尚未被挤压的血管被动扩张,不仅增强了心脏的泵血功能,还能增强心血管的弹性,有效缓解心脏缺血。
方法: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前伸,与地面平行,松腰屈膝慢慢下蹲,同时配合深呼吸,下蹲时上身尽量挺直;
下蹲到最大限度后,停留5秒钟,之后收手缓慢起立,反复做5回,每日3次。
注意:膝关节炎、高血压患者及严重冠心病者不宜做这个动作。
3.仰卧踢腿
仰卧踢腿防腰椎缺血:腰椎缺血常表现为腰部酸痛无力、腿麻、腿发凉,甚至小便失禁等症状,常见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患者,练习仰卧踢腿可防治腰椎缺血。
仰卧对于腰椎的负荷最小,腰部上挺可增强腰背肌的力量,防止腰椎受损。踢腿则能使腰椎处于拉伸的状态,椎间隙增大,促进血液循环。
方法:坐在床边,上半身仰卧,双脚踩地,大腿、小腿的夹角约90度。
深吸气,抬起左腿,伸直的瞬间做踢腿动作,同时呼气,保持3秒钟后收腿,反复进行10回,然后换腿同法操作,每日2次。
4.坐位拉伸
坐位拉伸防肝脏缺血:肝脏缺血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面色晦暗、眼睛昏花等表现。
坐位拉伸能有效增加肝脏供血,使肝脏得到被动锻炼,不仅可以使肝脏的血液循环通畅,不淤不滞,还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方法:端坐在瑜伽垫或者地毯上,将双腿伸直,同时深吸气;
接着用手去抓脚尖,刚开始练习时,抓伸直的脚尖较为费力,但不要勉强,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5.提踵握拳
提踵握拳防肾脏缺血:肾脏缺血易出现面部浮肿、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中泡沫增多等症状,常练提踵握拳可有效缓解。
提踵握拳能加强腰部锻炼,腰为肾之府,腰部肌肉的拉伸可使肾脏得到被动锻炼,增强肾脏的气血运行。
方法: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目视鼻端,深吸气的同时脚跟提起,双手握拳提至胸前,做端物状,持续3秒钟后,呼气放松脚跟落地,恢复初始姿势,反复连续做10分钟,每日2次。
小腿连着脑心肝,按照这个方法锻炼腿部,就是对大脑、心脏、肝脏、肾脏、腰椎等关键器官部位的保养,还等什么,快和家人一起来做吧!
师兄们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捏脊。大家别看捏脊简单,却可以涉及到个穴位,重要的是捏人体的脊柱就等于在调理人体的五脏六腑,只要脏腑强壮了,身体也就强壮了。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捏脊的好处、手法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捏脊可以强壮人体的脏腑呢?
1、从生理解剖可看出人的五脏六腑基本上都“挂”在了脊椎上。所以,捏脊,实际上就是在“按摩调理”我们的五脏六腑。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这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最长的一条经脉,五脏六腑所有的背腧穴(即肺腧、厥阴腧、心腧、肝腧、胆腧、脾腧、胃腧、三焦腧、大肠腧、小肠腧、膀胱腧)都分布在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
所谓“腧”,就是“转输、输注”之意,也就是人体的脏腑精气转输、输注之处。因此,捏脊能够调理五脏六腑的气血,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即使你的身体不虚,经常捏脊可以使你的五脏六腑运转更加完善,还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提升脏腑功能、加强全身气血运行效果。让你变得健康、更健壮。只要坚持捏脊半年,你的体质会好于以前3倍的你!
2、从尾骶部到颈项部,整个脊背分布着个穴位,捏脊能够有效地激活、疏通这些穴位,从而快速调节、增强人体生命机能。经常捏脊对人体的上百种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3、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脉为“阳经之海”,这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能够总督、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分布无不与之密切有关。人体生命力就是阳气的体现。通过捏脊,能够畅通督脉,激活、升发人体的阳气,从而增强生命力。
4、从生理解剖看,脊柱是支撑人体的骨性主干,脊柱中又有脊髓,这是大脑的延伸,脊柱是脑、脊髓向全身各器官、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交感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来支配、调节全身的活动。捏脊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交感干的刺激,借助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能够整体地、双向地调整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
5、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捏脊能使人之脾胃健旺,饮食增加,运化正常,故能提高免疫功能。
6、能够活血化积。人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内伤七情过激、外感六淫邪气,气血的运行容易出现淤积、堵塞。背部长期的淤积势必造成了皮肉的粘连、板结。
通过捏脊,能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通开,把这些粘连消除。
7、如果一个人胆小、脾气不好、气场不强等通过捏脊也可以有明显改善。
什么是捏脊呢?
捏脊法是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推拿疗法,是一件祖宗流传给我们的养生法宝。由于是按一定的方法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所以叫“捏脊”,因为对治疗“积滞”一类病症效果特别好,又称“捏积”。
“捏脊”是相对部位来说的,“捏积”是相对功效来说的。由于捏的部位又是华佗夹脊穴所在,所以还叫“华佗捏脊法”。其实,所指的都是同一种方法。
捏脊法简单易学、方便易行、安全无碍、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合小孩,而且适合成人。不仅能够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更能增强体质、养生防病。特别适合家庭保健,非常值得推广、普及。
捏脊法最早见于晋朝著名养生家、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在《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曰:“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其中的“拈取其脊骨皮”即后世之捏脊。此法从明代后期起广泛流传于民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怎么捏脊呢?
被捏者俯卧在床上或者沙发上,掀起衣服,坦露整个腰背。操作者站在被捏者旁侧,两手沿着被捏者脊柱的两侧,捏起脊背上的皮肉,一边捏捻,一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的长强穴捏到颈项部的大椎穴,重复3-9遍。具体操作手法有两种:
1.拇指前位捏脊法
双手半握空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合并屈曲成弓状,手指的背侧置于脊柱两侧,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肉,向前下方推按,拇指伸直下按。拇指指腹和食指的桡侧缘相对用力将脊背的皮肉捏起,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两手拇指沿着脊柱中线交替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行移动。两者相互配合,边捏边放,连绵不断地向颈项部推移。
2.拇指后位捏脊法
两手拇指伸直,两指端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指面向前,顶住皮肉;两手食指、中指前按,掌心朝下。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相对用力将脊背的皮肉捏起。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向前推动,两手食指、中指同时交替向后捻动,两者相互配合,边捏边放,颈连绵不断地向项部推移。
以上这两种手法实质作用大同小异,可以随机选择,灵活运用。
为了提高效果,经常配合采用三步一提的方法,以加大刺激量。即每捏捻3次,便停止前行,用力向上提拉一次。
捏脊注意事项
1.捏脊的时间
全天任何时候都可以,不必拘泥。但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捏脊的次数
如果为了调治疾病,可以一天1至2次,连续进行,直至痊愈;如果为了强壮身体,必须每天一次,定时进行,形成习惯,长期坚持。患有慢性疾病或体质虚弱者,最好养成天天定时捏脊的好习惯,久久行之,效果必然越来越明显。若能坚持一年半载,整个身体必然得到质的改善。
3.捏脊的遍数
每次一般以3至9遍为宜,如果感觉舒服,想再捏捏,那么,再多捏三五遍也无妨。
4.捏脊的力度
要求用力尽量均匀、连贯及循序渐进。起初捏脊,捏起的皮肉少一些,用力轻一些,遍数少一些,捏过两三次之后,捏起的皮肉逐渐多一些,用力逐渐重一些,遍数逐渐多一些。
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大人,要先把相关的道理、效果向他讲清楚,用力以他能忍受为度。有些人一捏脊就会很痛,有的人会疼的掉眼泪,如果坚持了下来,疼了三天之后开始有通畅的感觉,如果三次之后仍然很痛,可以用艾灸灸整个膀胱夹脊穴位置。灸透之后再捏,就会好很多。
起初给别人捏脊,往往手指容易使不上劲,经常捏自然就逐渐有力了。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动作一定要轻柔,以感到舒服为度,一边捏一边表扬、称赞他很坚强、不怕疼,否则会产生畏惧、害怕心理,不能配合,导致捏脊难以进行。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豪阳中医按摩院为您和家人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zztz/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