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治疗,从ldquo鞭打病马rd
来源
头条号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心力衰竭了怎样治疗?这是医生和患者都很关心的问题。
早先,心衰治疗的三大法宝是,“强心、利尿、扩血管”。
心功能不是衰竭了吗?那就给强心药,让心脏使劲儿收缩,增加力量多射血。
心衰了不是有水肿吗?那就通过利尿把水分利出来。
扩血管,血管扩张了,射血的阻力减低了,回到心脏的血液也减少了,心脏的负担就会减轻了。
这些治疗有没有效?也有效,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缓解心衰。但是,这些治疗改变不了患者最终的结局。
形象地说,对心衰患者的强心治疗,无疑是“鞭打病马”。本来就是有病的马,还拼命鞭打它干活,能持久吗?病能好吗?其他治疗也只是对症,没从根上解决问题,所以这套治疗对心衰患者并没有从根本上获益。
其实,心衰时,身体自身也在“鞭打病马”。
心衰时,身体里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异常兴奋,就会增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还会分泌肾上腺素、儿茶酚胺这些强心物质,也是让心脏努力工作。而肾上腺素、儿茶酚胺这些东西,对心肌细胞本身是有毒性损伤作用的。鞭打病马,鞭子抽上去也会受伤的。而且,习惯成自然,总是这么刺激,心脏对自家的强心物质就不敏感了,鞭打病马也没效了。
还有,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还会指使下级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无论是在肾脏的还是在心脏的这个系统,都会兴奋,过多地分泌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这些内分泌激素除了会升高血压,还会促使心脏肥厚(重构)、水钠潴留。促使心脏肥厚的本意是想增加心肌的力量,但是由于增生的材料质量差,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反而有害;醛固酮除了引起心肌重构,还会引起水分和钠(盐)在身体里潴留,血管里的容量更多,心脏的负担更重。
鞭打病马不行,从理论到实践,从机制到疗效都证实了。所以,心衰治疗的思路和理念就要转换了。
对于衰竭了的心脏这匹病马,让它休息休息,恢复恢复再工作既不更好?那些对心脏有损害的增生肥厚,抑制抑制,减轻一下也会有利。
于是,原本可以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的β受体阻滞剂就成功逆袭上位了。
β阻滞剂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本来是心衰治疗禁忌药物。可是,β阻滞剂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就减少了心肌做功,减少了心肌耗氧;并且了还可以延长心脏的舒张期,让心肌休息,还改善心肌供血;再有,β阻滞剂可以增加心肌细胞上β受体的数量,改变成分,使心肌细胞对自身的强心物质肾上腺素、儿茶酚胺更加敏感,反馈的结果,心功能改善,身体里也不用分泌那么多的、对心肌有损伤的物质了。
接着,抑制心肌重构的药物也应用了。
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就是“普利”类或者“沙坦”类的药物,可以抑制心脏的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用于心衰的治疗。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安体舒通),原本是个利尿老药,但是具有拮抗醛固酮的作用,也能有效拮抗心肌重构。
这样,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就构成了心衰治疗的“金三角”药物。
心衰治疗理念的改变,使得心衰治疗的疗效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有效改善了病人的症状,而且可以延缓心衰的进展,改善病人的预后(后果),降低了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当然,对症治疗的利尿、扩血管方法也是用的,强心治疗药物也有了很大改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lcbx/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