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冠心病患病75由遗传变异所致北大
冠心病的发生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作用的相对大小,即遗传度,是指遗传效应在冠心病患病总变异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的是与环境效应的相对大小,其数值受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共同影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曹卫华等研究提示,我国人群中冠心病的遗传度为0.75,即人群中冠心病患病75%由遗传变异所致。
而国外双生子研究均得出冠心病患病遗传度相对较低(0.37~0.59),环境效应的占比较高。
研究还发现,25~39岁人群和男性的冠心病患病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双生子两人的共享环境,包括宫内环境、家庭抚养环境等两成员共同的成长环境,遗传效应相对较小。
在年龄≥40岁的人群中,冠心病患病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共享环境效应占比减少。
此外,本研究的女性人群中冠心病患病的遗传度较大,女性冠心病遗传度为0.83。
研究者分析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男性受到环境中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较大,比如吸烟、饮酒在男性中更普遍。
二是女性有额外的遗传因素影响初潮年龄、更年期年龄和雌激素水平,这些都会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导致女性的心血管病遗传度更高。
本研究以样本量大、来源较广的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为依托。年至年1月期间,该系统在11个省、市开展了一、二期登记调查,将其中≥25岁双生子对作为研究对象。
最终纳入对同性别双生子。中位年龄为37岁,其中异卵双生子对。冠心病患者人(1.0%),诊断时年龄为50岁。
来源:王冬萌,等.中国成年双生子人群的冠心病遗传度估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1(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30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长按图片,显示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l/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