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循环系统5冠心病护理
——————————————————
郑重提示:
红色选项字体代表学校护资题库答案,蓝色选项则为小编经过讨论咨询和校对的答案,有些有问题题目已经标明并做解析。如有问题请后台联系小编哦~
冠心病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小编偷偷告诉你哦,这两个内容特别重要!(*^▽^*)先来做几道题试试吧。文末附赠吸氧小结以及6道题目~
1.可诱发心绞痛的心肌病是:
A.扩张性心肌病
B.肥厚性心肌病
C.限制性心肌病
D.围产期心肌病
E.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
解析:B
冠脉硬化→冠脉管腔狭窄和(或)部分分支闭塞→冠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缺氧→缺氧(血)后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的传入神经末梢→心绞痛。
简单理解就是冠脉粥样硬化的血管沉积太多东西很厚(如下图)
所以: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更容易引起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检查特征性改变为:
A.宽而深的异常Q波
B.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C.T波倒置
D.以上三者都是
解析:D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辅助检查★
ECG
宽而深的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在背向心肌梗死的导联则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T波直立并增高
拓展内容:ST-T的改变机制
参考张新民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分析与诊断》第一版
ST-T段的改变可以是心肌缺血造成,也可以是其他原因引起,由于这些原因引起ST-T段在心电图的表现上没有差异性,所以心电图是没有办法进行鉴别的。对于冠心病,冠脉造影仍然是金标准。心电图有方便、快捷、可重复等优点,也同样具有实用价值。心肌缺血所导致的ST-T段改变目前机制不明,下面介绍公认的发生机制。1.T波改变机制心肌正常情况下是先除极的先复极,也就是说先兴奋的先恢复,这是因为心外膜的动作电位的时间比心内膜的短,完成复极比心内膜早,所以复极完毕的方向应该是心外膜→中层→心内膜。如果出现心肌缺血,那么会延迟恢复,恢复过程异常,使得心外膜的导联T波振幅和方向出现改变。此时要分两种情况:心内膜缺血和心外膜缺血。如果是心内膜缺血,恢复的顺序没有改变,仍然是心外膜先恢复,心内膜后恢复,所以T方向不会改变,使得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直立高大的T波。反之,心外膜缺血,那么他就不可能先恢复,恢复时间比心内膜恢复时间长,方向就产生了变化,出现倒置的T波。为什么心内膜比心外膜容易缺血?因为冠状动脉的血液是沿着心外膜→心外膜下层→中层→心内膜下,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容易导致心内膜缺血,所以心内膜恢复时间延长,仍然是直立高大的T波。2.S-T段机制S-T段改变机制比较复杂,包括“舒张期损伤电流”和“收缩期损伤电流”两种学说。简单记忆:心内膜下的心肌损伤会导致S-T段下移,心外膜下心肌损伤与之相反。即越往里面的损伤S-T段就会下移。3.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疼痛
B.心律失常
C.低血压、休克
D.心力衰竭
E.胃肠道反应
解析:B
心肌梗死主要症状
1.疼痛:最早、最突出的症状,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舌下硝酸甘油含服无效。
2.全身症状:发生疼痛24~48h后,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体温在38℃左右,可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重者可有呃逆
3.心源性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如疼痛缓解时,血压收缩压<80mmHg,少尿+烦躁+脉搏细=休克。常于心梗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4.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室颤是急性心梗早期病人的主要死因
5.心衰
我们即将进入相关知识点,准备好了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护理
本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疾病,左前降支最容堵。
一过性缺血:心绞痛;
完全堵塞:心梗。
一、心绞痛
(一)病因
冠脉硬化→冠脉管腔狭窄和(或)部分分支闭塞→冠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缺氧→缺氧(血)后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的传入神经末梢→心绞痛。
(二)临床表现
1.疼痛部位:胸骨体中段或上段最常见,可波及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
2.疼痛性质:压迫感、发闷、紧缩感也可为烧灼感,偶可伴有濒死感
3.持续时间:3~5分钟内,一般≤15分钟
4.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
(三)辅助检查
1.冠脉造影:可发现冠脉系统病变的范围和程度(金标准)
2.心电图
(四)治疗原则
1.发作期立刻休息——硝酸甘油最有效、最快
2.去诱因
3.硝酸异山梨醇酯,Ca2+拮抗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与硝酸酯类药协同作用,易低血压)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2.病情观察——观察症状变化,警惕急性心梗发生
3.用药护理——含药后应平卧,以防低血压的发生
4.饮食护理——宜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适量蛋白质、纤维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饮食,宜少食多餐,半饱,避免辛辣刺激
二、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一)临床表现
1.先兆症状
约半数以上病人发病数日或数周前有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大汗、烦躁、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2.主要症状
(1)疼痛:最早、最突出的症状,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舌下硝酸甘油含服无效。
(2)全身症状:发生疼痛24~48h后,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体温在38℃左右,可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重者可有呃逆
(3)心源性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如疼痛缓解时,血压收缩压<80mmHg,少尿+烦躁+脉搏细=休克。常于心梗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4)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室颤是急性心梗早期病人的主要死因
(5)心衰
3.体征
心率增快或变慢,心尖部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心音减低。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血压下降。有左心衰竭和休克的相应体征。
4.并发症
栓塞、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室壁瘤、心脏破裂等。
(二)辅助检查★
1.ECG:宽而深的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在背向心肌梗死的导联则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T波直立并增高
2.心肌坏死标记物: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3.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是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
4.其它:24~48h,白细胞增高,CRP增高
5.血心肌坏死标记物(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肌红蛋白最早↑,敏感度最高
(三)治疗原则
1.原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缩小缺血范围,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2.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
3.吸氧:急性期4~6L/min;急性肺水肿6~8L/min,并以30%乙醇湿化
4.抗凝:阿司匹林
5.再灌注心肌——溶栓——(尿激酶、链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滴注)、支架置入术等
(四)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尽量避免搬动,避免诱因,减少疼痛发生(尽量不做无关检查)
2.病情观察:心电图、心率、心律、血压等,尿量>30ml/h,神志转清,提示休克好转
3.防止便秘:高纤维食物,注意饮水,缓泻剂口服,必要时给予润肠剂、低压灌肠等(防止因大便用力而导致猝死)
4.用药护理:使用抗凝药,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溶栓治疗监测出凝血时间和纤溶酶原
5.饮食护理: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总热量不宜过高,少量多餐,多纤维素和果胶食物,避免刺激性食品
6.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复查凝血时间正常→拔除→压迫止血→加压包扎→卧床24h,术肢制动
吸氧小结
疾病
氧流量(L/min)
慢性疾病(慢支、肺气肿)
1~~2
急性病
肺炎、心源性呼吸困难
2~4
气胸
2~5
亚危重(心梗急性期)
4~6
危重疾病(急性心梗合并急性肺水肿)
6~8+30%乙醇湿化
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
室颤
电复律
房室传导阻滞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严重者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控制休克
补充血容量,应用升压及扩血管药,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治疗心衰
强心利尿扩血管,急性心梗24h内禁用洋地黄
大原则上越紧急的病症使用高流量,慢性病选用低流量。高流量吸氧太干燥记得要酒精湿化。()
提示:
吸氧不是盲目进行的,除了平时吸氧操作的评估皮肤、甲床发绀、氧饱和降低等之外,小编认为还需考虑患者的病情。此次新冠肺炎的解剖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武汉刘良教授团队解剖新冠肺炎尸体发现,患者由肺泡功能受到损伤,被粘液性分泌物堵住,从而出现缺氧状态,这时需要把粘液溶解将气道打通才能够解决,而单纯的吸氧、使用呼吸机等对患者进行生命支持,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盲目使用吸氧装置,氧气的压力会将粘液推到肺部的最深处,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缺氧状态。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痰的形成与肺和脾有关(注意中医当中的脏腑概念与西医谈到的不同,需要区分)。
当肺受到邪气侵犯,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集聚成痰。
脾主运化(运化水液、精微物质),当其运化无力,会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上传于肺,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当痰液多的时候要注意祛痰,很多祛痰的中药往往有健脾的作用。脾胃病病程长的患者通常是需要注意健脾的。
6道小题目
1.下列哪项化验结果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A.血清总胆固醇下降
B.血清甘油三酯下降
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E.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降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唯一对人体好的胆固醇,其它的胆固醇升高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
2.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第1周绝对卧床是为了
A.避免血压下降
B.增加安全感
C.任何病人均应如此
D.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E.避免体力消耗过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绝对卧床使得心脏的活动不会额外增加,能够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3.左心衰竭肺淤血的护理问题(或诊断)是
A.气体交换受损
B.活动无耐力
C.组织灌注不良
D.营养失调
E.皮肤完整性受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左心衰竭肺淤血患者主要是存在呼吸困难,因为肺淤血可导致气体交换的障碍,因此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是气体交换受损。
4.在诊断心肌梗死时,不作为血清酶辅助诊断的是
A.肌酸磷酸激酶
B.谷草转氨酶
C.乳酸脱氢酶
D.碱性磷酸酶
E.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肌梗死时心肌酶检查包括: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是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谷草转氨酶升高也可以提示心肌梗死。碱性磷酸酶主要在中性粒细胞和骨骼中,与心肌没有关系。
5.男,55岁。压榨性心前区病痛,持续2小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入院,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抬高弓背向上,应立即做好下列哪项治疗准备
A.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B.口服卡托普利
C.同步电复律
D.尿激酶溶栓治疗
E.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前区疼痛2小时,诊断为心肌梗死,需要进行溶栓,所以选择尿激酶溶栓治疗。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确诊的依据是
A.心电图
B.心脏彩超
C.X线检查
D.动态心电图
E.冠状动脉造影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
今天就到这啦!期待下次的相见~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
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
这样,人生!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jc/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