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手术室的一抹阳光记手术室护士王俊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84.html

手术室的一抹阳光

王俊

阳光不仅有光明和热量

还有慷慨和无私

王俊这个名字,常常被手术室的兄弟姐妹提起:“与俊老师一起工作,你不激情都不可能。”“她有太阳般的热情,也有月亮般的冷静”。“她喜欢琢磨,已经有好几项专利了。”“平时她是个帽子控”。这些评论更增添了我的兴趣,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她。

手术室正进行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解读演讲比赛,我看见了她,她化了淡妆,尽管50岁了,声音并不清亮,但英气逼人,特别是她制作的PPT体位图谱都是真人示范,细致地标记明示,这番精细的心思让我读到她身上的认真。

“一辈子做一个善良的人”

王俊告诉我,她87年在普外科从事护理工作,95年到手术室,后来负责心胸外科专科组,这一呆就是22年,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护士淬炼成了经验丰富的老护士。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可没想象中那般简单,你要直面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顽强不息的挣扎,感受着一幕幕让人无奈的生死较量,那一次次揪心炙烤的场面都会碾压和磨砺着你的情感和体力,特别是心脏手术,每一次的全力施救让你精疲力竭,但内心却又涅槃重生,更加勇敢和坚强。她告诉我,一天连续工作超过20小时的经历太多了,但每次遇到心脏手术抢救仍然会充满热情,可是只有自己知道手术结束后,爬上值班床都很困难。对夹层动脉瘤的病人来讲,时间更为珍贵。记得自己已经连续配合2台心脏手术,突然接到夹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心胸外科刘志勇主任、麻醉科景亮主任的手术团队立即进入迎战状态,大家飞奔进手术间与死神抢夺生命,从晚上8点一直手术到早上5点,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而这时候才意识到已经连轴工作了21个小时。“一旦手术,没有昼夜,只有生命”。她说。

她告诉我,心胸外科好多农村来的病人,他们太不容易了。一位风心病的农村妇女为了省出手术费用,每天就吃咸菜萝卜干。一位老父亲陪着儿子来做心脏手术,与他术前访视沟通时,他强装镇静,身体却不停的颤抖,我想握他的手给与他些许安慰,他却急忙缩紧了手,他说他有大三阳,我拉住他的手,并握紧他,他眼里立刻噙满了泪。一位2岁男孩患有先心病,医院都认为病情太重,治疗风险太高,刘志勇主任说,我们治吧!说不定就过来了。接台的时候,妈妈死死搂着孩子,就是舍不得不放手,我跟她说,我知道孩子的病情,当然也知道你的心情,但我的工作就是让孩子按计划完成治疗,你放心,我们会尽力的,然后一把夺过孩子,当时觉得自己就像个魔鬼。所幸后来手术很顺利,孩子妈妈把我死死搂住怎么也不松手。一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手术前极端恐惧,手术成功后做术后访视的时候,她悄悄地告诉我:“一进手术室看到你,我就不怕了!”所以每当做术前访视的时候,我一定要做的事就是握紧病人的手,同时说一句:“祝您明天手术顺利!加油!”

一辈子做一个善良的人,是王俊的人生座右铭。或许是每天在生死场上拼杀,善良已经不仅仅是她内心的悲悯情怀,更变成了一种使命促使她竭尽所能去帮助病人。

“竭尽所能去帮助病人”

情感的施予只能安慰病人,但冷静地判断,迅速的应变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才是救助病人的关键。王俊立志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病人。

一次一位左房粘液瘤患者正准备从手术车转移到手术床,突然患者失去了知觉,她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因左房粘液瘤卡住二尖瓣,造成左房血液不能流入左心室,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必须立刻改变体位。于是她冷静地让实习护士按手术间紧急呼叫按钮呼救,同时停止过床,俯下身来,从腋下托住患者的肩部,一手扶稳头部,将其从仰卧位迅速变成坐位,很快,病人就恢复了神志,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对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变化快,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血压情况。她发现在对病人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时,测压导管常会因位置改变而失去作用,需反复调整手位,导致血压监测时断时续,影响手术判断。“有没有办法能固定穿导管的位置?”她开始琢磨,查阅医学文献,并发动全家讨论,画图,几十次的改稿,终于设计出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不仅降低了桡动脉穿刺置管的难度,而且避免了导管移动,保证了监测血压的准确性、稳定性。

她告诉我,她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每一个病人都能平平安安地走出手术室,重新获得新生。一次她在朋友群里得知一位做腰椎手术的病人因为俯卧时间过长,眼部没有得到保护,导致患者术后失明。这让她感到特别痛惜,她一方面加强对病人眼部保护和术中的观察巡视,另一方面她开始动心思寻找解决的办法。她发现现在使用的额枕架无法根据脸形的大小进行调节,额头垫会挪动,长时间可能会压迫到额面部,造成面部压疮,视力损害,对于肥胖病人不利于观察。于是她开始着手设计脸部保护架,她将自己的构想再次告诉学工科的丈夫和女儿,然后全家总动员,一遍遍地设计图纸,研究材料的舒适度,终于设计出符合人面的俯卧位额枕架,不仅可以对脸形进行调节,还可以限制额头移位,保证头面部器官的腾空,便于术中的观察。该设计也已经获得专利证书。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涉及各个专科,专科的要求非常高,这也给她提供了一个知识拓展的平台,她所学领域不仅仅限于护理,也延伸到医疗,了解医生所需,才能更好配合。她利用业余时间苦读医学书籍,像一个海绵一样吸收各专科的医学知识。对她来讲,更好地配合手术团队,更专业地帮助病人是她的毕生的职业追求。

“交给她,我放心”

手术室王健护士长对她的评价就是两个字:“放心”,无论大小事,只要交给她,心理踏实。她不仅仅是把事做了,而是做到最好。

王俊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沸点的工作热情,与她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她协作,就像进入了一个锻造的熔炉,让你一直处于一个高效运行速度,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对工作细节的严苛,对解决问题的钻研,求根溯源的执着让她浑身充满了活力。

一次,她在核对手术抢救药抽药单时发现,心脏病人术前抢救药抽药单上的术前的体重记录与入院时的体重完全一致,这让她产生了疑虑,她知道心脏病人从入院后到手术开始进行持续利尿脱水,体重一般会发生变化,如果仍然按照入院的体重记录标准,那么麻醉医生根据体重计算心脏抢救药量就会不准确,同样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转流时根据体重计算转流的流量也会发生偏差,有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危险,影响手术效果。于是她立即上报护士长,并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用最合理最便捷的方法改善流程路径。通过环节梳理,合理的设计,术前一天体重测量的流程和记录在病房与手术室护理交接单的备注栏和当日体温单上被规范制定下来,麻醉医生根据术前一天的体重制定抢救药抽药计划单,杜绝了医疗隐患,保证了手术安全运行。

王俊身上有股子韧劲,特别是对工作,有蚂蚁啃骨头的钻劲。王俊告诉我,她的家族里有6位军人,从小就有军人情结,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是军人坚韧的风骨却早已融入了血液。

作为心胸外科专科组组长,负责专科组的培训和考核,为了生动教学,她录制了心胸专科手术配合的高清VCR,创新性地制作图、文、字三大板块手术配合PPT,制作心胸专科器械卡片、心胸专科器械图谱。通过前期的专科手术病例积累,采用模块化、系统化、统一化、组合化的方法,实现专科手术配合的标准化,更好地提高手术配合质量,这也是未来手术配合的发展趋势。在专科组的管理上她严格规范,查缺补漏。建立和完善心胸专科护理常规,增加解剖图谱和规避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建立心胸专科手术配合巡回、洗手评分标准,心胸专科常用缝线档案、手术医生习惯档案、心脏手术术前用物准备卡片等,完成胸心外科所有手术空间布局图,还积极筹备明年对心胸外科主动脉夹层急危重症手术病人提供多学科一体化优质护理。王俊告诉我,自从年接手心胸专科组长工作以来,每一步都离不开护理部李国宏和徐翠荣两位主任的引领和指导,更离不开王健护士长的鞭策和教诲,以及手术室所有同仁的支持和帮助。

尽管已经50岁了,那个被称为“知天命”的年岁,但她却始终保持着昂扬进取的状态。她的工作履历丰硕殷实。多次获得的院内优秀护士,医院敬业奖;发表护理论文12篇,主持护理科研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6项创新项目,其中2项获得医院准入。多次主持护理查房,多次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和南京护理学会手术室年会大会交流。《封口夹在开胸手术病人术后转运中的创新与应用》在护理创新评比中三等奖;《俯卧位额枕架的设计与应用》在全国多项项目中入围20强,获优秀麻醉项目;《手术收费名称及价格申请》在护理PDCA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获得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创新与发明大赛优秀奖。

帽子控最爱小花帽

见多了生死瞬间,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中的每个遇见。她的业余生活五彩光亮,她喜欢音乐、读书、旅行。私底下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帽子控,家中的衣帽间里不下60-70顶不同风格的帽子,从渔夫帽、贝雷帽、编织草帽到棒球帽、宽檐呢帽、窄檐呢帽等等,每次喜欢根据当天的心情和服装选择合适的帽子。但最喜欢的帽子还是手术室的小花帽,或许是因为它斑斓的色彩和与它相处的久长,每一次戴上它,她会告诉自己:每一天都是生命的延续,都是新的开始,只要用心,输赢都是精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周末最喜欢坐在书房里喝着咖啡,边听舒缓音乐,边看书,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偶尔和三五友人户外走湖锻炼,或驱车去某个小饭馆吃个农家菜。

她告诉我她喜欢生活中的素和简,性情上的真和实。对待是非她爱憎分明,需要援手时她当仁不让。在工作中她是手把手教导、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好护士,在生活上她是温柔贤惠、乐于助人的好妻子、好朋友。特别是对年轻护士更是如知心大姐,呵护有加。她说:“他们都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需要我细心呵护,让他们尽快成长壮大”。她计划着有一天,她将自己所有手术配合的经验教训纪录下来,让手术护理人规避手术配合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更好地帮助病人。

冰心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她说:这就是对我们护士最好的诠释吧。

她说自己很幸运,在手术室这个积极进取的团队里,有太多感人的故事激励和鞭策着她,是这个仁爱为怀,品质为本,高效团结的的大家庭的温暖,是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高度负责,争分夺秒、奋力抢救的果敢和胆识,是一场场殊死搏斗,惊心动魄,生死拼杀最终换回生命奇迹的欢笑和泪水,是整个团队不分白昼,承受体力和心理巨大压力坚守生命的强大力量,是所有紧张、恐惧、疲惫、悲痛、喜悦的经历让她的人生变得如此丰润和饱满。

“我热爱手术室的工作,医院手术室进行心胸专科手术配合感到幸福。”这就是王俊,手术室的一位普通护士,却给我们展现了一片如此美丽的风景。

阳光是我生活的全部

中大第二党总支

记录小人物的故事

编辑:杜恩

摄影:陈宏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jc/51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