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仪器真的能检查出所有的疾病吗
影视里,每当剧中人物患病,旁人安慰时,高频率出现一句台词是:"别担心,现在医学这么发达。"现在,医学果真很发达吗?先来看西医。不容否认,西方医学界在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技术的突飞猛进上,令人叹为观止,也为人类做出一定的贡献。而在本质的医学观念上,在对人的整体性、变化属性的了解与把握上,与百年前相比似乎并无太大改观。
西医这些年的进步,还体现在诊断手段的日新月异。可是,CT、小肠镜、彩超、核磁共振、DNA检测等等,与其说是医学的进步,倒不如说只是光、机、电、化学、生物学等技术的进步。医学应当是一门科学,技术只是科技。科学与科技是两个概念。
再来看中医。近年来,中医院的大夫几乎西化,诊治通常都要开B超单、化验单。有中医药大学的诊断学名师在课堂上明确提倡“西医检查,中医治疗”的模式。
那么,西医的现代化诊断手段,果真超越了传统中医的四诊了吗?
仪器通常只是“终极审判”
能通过仪器查出来的,往往已经是十分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比如心电图,基本都要等到心脏病真正发作的时候才能查出。倪海厦先生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有一位航空工程专家来找他。说一个月以内,有两位同事,很类似地死于突发性心脏病。其中一位的求诊过程很典型:他每年的体检结论都是心脏没问题。但有一天早上突然心口痛得厉害,医院急诊,告诉医生说:“我心口痛得很厉害,我认为我得心脏病了。”医生说:“哦,你怎么知道你得了心脏病?我们得看看心电图才知道。”结果,检查半天后用一句“确定你没有心脏病,你心脏很好。”把人打发回家了。
可到了当天傍晚,工程师感觉痛得更厉害了。他医院急诊,遇到还是同一位医生。此时,工程师脸色已经泛青了,喘不过气来了。医生赶紧让他做心电图啊,核磁啊。然后,惊奇地跟病人说:“你真的有心脏病了。”病人在仪器台上回头跟医生说了一句:“我告诉过你的!”讲完这句话后,就死在仪器台上。
我的一位病人,因间发心痛,三年里做过无数检查,核磁3次,心电图几十次,包括24小时监测等等,都显示正常。且被告知精神焦虑是他所有身体问题的成因。于是服用安定、氯氟平等神经抑制类药物。
其实,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病,除了心区痛不痛之外,还有几项重要的标准:如睡眠质量,精神状态,大便如何?是否脚冷等?
根据这几项来判断,比心电图恐怕要准确,要及时。
我接诊此病人的时候,他自述晚上妻子是不容许他的脚碰到她身体的,因为像冰块。大便自然是不成形的。然后人非常容易受到惊吓。病人是阴证,但又有寒热错杂的局面,大致在厥阴的范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人告诉我们,现在他可以泡脚后不穿袜子一两个小时都不觉得冷,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大便也很好了,睡眠也还正常,然后精神明显好转,不那么容易受惊吓了。原先存在的小腹痛、小便涩等所谓的前列腺炎症状消除了,甚至出现了晨勃。
事实上,心脏的问题,常常与肾有关。基于这些明显的好转,虽然他治疗中途有一天出现过心痛,我告诉他,不用担心。因为他身体的多项指征已经显示可以不必太为心脏问题发愁了。
仪器查的是局部,非整体
肠镜、胃镜、核磁共振、CT等诊断,有可能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查出局部病变。比如,查出宫颈炎。可是她这个宫颈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根本原因没清楚,那治疗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只有一个办法:消炎。
而我们治妇科疾病时,处方用药甚至会忽略她的局部炎症。一整个方子,可能没有一味所谓的消炎药。因为在我们看来,炎症只是一个结果,是人体内外部环境发生某种失衡的结果。只要调节好平衡,也就是阴阳、寒热、虚实等平衡,该祛湿时祛湿,该逐瘀时逐瘀,炎症自然就消失了。问题出现在局部,但病因可能在整体。问题表现在子宫,或盆腔,但原因可能在脾胃。这是对病情因果关系的整体论观点,这是传统中医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前所谓高科技现代诊断技术望尘莫及的。
其他症状,比如失眠,有病人每晚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都是清醒,甚至瞪着眼睛的。跑去检查,又是脑电图,又是核磁,一般查不出什么问题。只说是有点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怎么治?安定?
中医治失眠,也一定是从整体,分阴阳虚实寒热。常见的如黄连阿胶汤证,酸枣仁汤证、栀子豉汤证、苓桂术甘汤证、干姜附子汤证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仪器查的是症状,不是病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不应该被当成一个病。
我治过的一个高血压病人,男,55岁,收缩压高达,是在单位体检时查出的,可查出了血压数值偏高怎么办?医院只有一个办法:病人被要求每天服用降压药。
这是现代医学的大盲点。高血压怎么能当成是一种病呢?怎么能给所有出现高血压症状的病人吃同一种降压药呢?出现高血压这个症状,有多种情况:可能是实热,可能是瘀血,可能表不解,总之有寒有热,有实有虚。
我这位病人是什么情况呢?脉沉弱,苔厚白腻。这样的阴寒虚证,能与阳明实证型高血压用一样的药?如果天天吃苦寒的降压药,也许能暂时从血压计上降下数值。可是,他的寒湿可能会越来越严重,长期服用,后果不堪设想。
其他如发烧、呕吐、头痛、眩晕等等,它们大都是症状,不是病,更不是病因。同时,人体很大一部分所谓的病只是人体自身的抗病反应,不应该去人为地干涉和消除。
很多中医非常看重的情况,如是否烦躁,食欲是否减退,睡眠是否良好,头是否眩晕,人的精神状态、是否腰痛等等,通过仪器或者化验指标是很难查出来的。
我希望人们在收到检查报告时,更多一点相信自己身体的感受。人体自身的感受,才是最精确的仪器。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夏正安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jc/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