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超50万人因心脏病猝死,冬季是高发

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因心脏病猝死,进入冬季更是心梗、心绞痛的爆发期。关于心脏的这些常识,你得知道。

心主血脉,血流通于全身,心脏的健康不容忽视。所有的健康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不良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心脏的健康。

心脏有“四怕”

怕打鼾

生活中打鼾的人很多,往往会被忽视。实际上,经常打鼾会阻碍睡眠时的正常呼吸,容易导致血压上升,危害心脏健康,增加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怕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疼痛,胸闷气短。另外,饮酒过量还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

怕不吃水果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40%的人不吃水果,不吃水果已成为了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牛津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吃克新鲜水果,可以使心脏病和中风发病率降低40%。

怕吃加工肉

瑞典研究人员发现,男性即使每天只多吃一两片火腿,也会使心脏衰竭发生的几率上升8%。

香肠、培根、热狗、火腿等加工肉,大多经过烟熏、腌渍、盐渍等处理,有时还会添加一些例如硝酸盐、磷酸盐等防腐剂,这些成分有损心脏的健康。

保护心脏这样做

适量吃些红色食物

比如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瘀;红酒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血管生长因子,防止动脉硬化;红茶中含有的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清淡饮食

心脏饮食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拥有一个合理的饮食结构,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平时尽量戒烟戒酒,忌食膏粱厚味与暴饮暴食。

保持好心情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喜即高兴愉快的情绪,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

心脏最怕这些时刻

生活中有一些“黑暗时刻”,稍不留神,心脏就可能瞬间崩溃。

气温低时

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病风险就上升7%。

冬季气温低,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会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大,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更加狭窄,甚至破裂出血,形成血栓,造成急性血管阻塞,引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建议:防寒是预防心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冬天如果能护好头部、颈部、后背、双脚、肚脐、膝关节等部位,整个人就会暖和很多。外出尽量佩戴手套、帽子、围巾等。

心脏不好的人不要频繁出入暖气房,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不要忽冷忽热,尤其应避免出汗时受凉。

生气后

人在暴怒后的两小时内,心脏病发作或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会增加近5倍,中风风险增加近4倍,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也会增加。

建议:生活中避免过喜、过悲等剧烈的情绪波动。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冥想等方式,有利于放松紧绷的情绪。

用力排便时

排便用力过大,容易引起腹压升高,血压随之升高,同时心率加快,心肌因此容易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甚至发展为心梗。

建议:如厕、搬东西、回头时,要控制好力度,不可用力过大。

吃太饱

每一次暴饮暴食都会让心脏负荷过重。吃得太多,会让消化系统占用太多资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建议:尽量每餐吃七八分饱,心脏病患者尤其应注意。

练过头

心源性猝死是运动猝死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心肌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心肌肥厚等,刺激因素还包括急性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等。

建议:运动猝死不分年龄,人人都应时刻保持敬畏。想在运动过程中远离危险,要做好以下几点:

定期体检、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量不宜过大,长跑要循序渐进、运动中及时补充能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7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