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止血带引发患者心脏停搏,这样的案例手术
庄子曾经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在世与世间万物相比不过昙花一现。可是生命虽然短暂,却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责任、绽放着不可比拟的精彩。从我踏进手术室开始,每每看到手术台上躺着的急症病人,我都忍不住地想,这又是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又是哪个家庭在陷入痛苦的深渊啊!
“绿色通道有个车祸伤患者,请手术室马上做好准备!”
据了解,该患者发生车祸后,当即右下肢剧烈疼痛,伤口流血不止,当地医生包医院。患者带止血带入手术室,有失血性休克。
13:30麻醉科医生迅速完成生命监护,麻醉诱导平稳,可视下完成气管插管。随即右桡动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完善动脉监测、保证输液通道,经B超引导下右坐骨神经+右股神经阻滞术减轻患者疼痛满足术中麻醉需求。术中监测动脉血压,进行体温保护,及时动脉血气分析,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血压维持/55mmHg,心率70次/分。
15:20左右,外科医生提示即将松止血带,麻醉医生正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此时血压稍有下降,经多巴胺处理后好转。
15:35患者突发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大家分工合作:电除颤,胸外按压,确保气道通畅,输液和用药。
CPR
除颤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医师与巡回对血
给药
十分钟一次的动脉血气分析、快速备药、更换输液、备血、准备冰帽、请超声科以及ICU主任会诊……看似很拥挤、嘈杂的手术室大家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默契配合。
15:59,经过5次电除颤以及长达25分钟有效的胸外按压,成功复跳。随后超声科医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手足外科医生继续下肢血管吻合、骨折清创术。
行B超下心脏初步检查
分工合作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16:10患者更换体位后,气管导管内大量泡沫样血涌出,考虑复张性肺水肿。“速尿针40mg静注。”“10ml钙剂、1g氨甲环酸静滴”“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泵注”“吗啡5mg静注”“甲强龙、氢化泼尼松静推”“让血库赶紧把血浆送来,再多备一些红细胞悬液”。
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17:45终于在输注ml血浆后症状得以好转。19:30手术结束,患者送入ICU。
第二天术后ICU随访,患者意识已经恢复,但仍然需要去甲肾上腺素、速尿、多巴胺、瑞芬太尼等药物维持,70%氧浓度才能维持正常的氧分压,患者仍需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情况稳定,已转入普通病房。
历史总是似曾相识,这不禁让我想起某日夜班的那台急诊手术,一位电锯片切割导致右大腿不完全离断的中年患者,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是在手术快要接近尾声时,在松完止血带约十分钟后,患者出现心跳骤停,麻醉科上下竭力积极抢救,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了回来。
这接连两起松止血带后出现的心跳骤停抢救,一方面考验着麻醉医生对危重患者抢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引起我们对止血带使用的高度重视,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止血救命的利器,亦可成为导致心跳骤停夺人性命的凶器。
相关导读---止血带休克
1:代谢反应
止血带充气8分钟后,细胞线粒体内的氧分压降至0,产生无氧代谢,随后NAD降低,很快产生细胞内酸中毒,缺氧和酸中毒导致肌红蛋白、细胞内酶和钾离子释放、大量酸性物质、腺苷、外毒素入血。
2:血流动力学反应
一侧下肢血流量占外周循环血量15%左右,止血带放松时缺血的肢体发生再灌注,导致血压下降,使得心脏的冠状动脉灌流减少,致使心脏严重缺氧;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在短时间内交感一副交感迷走神经和酸碱电解质紊乱,会引起心脏传导系统的改变,最终导致心脏不能有效地排空,引起心跳骤停。
图文、编辑:李君玲
审校:张治明
来源:郴一医麻醉科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