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先生治风湿性心脏病

孙某,男,53岁,年5月25日初诊。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近因外感风寒,病情加重。心动悸,胸憋喘促,咳吐泡沫白痰量多。昼夜不能平卧,起则头眩。四末厥冷,腹胀,小便短少,腰以下肿,按之凹陷不起。食少呕恶,大便干结。视其口唇青紫,面色黧黑,舌白滑,脉结。西医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刘老辨为心、脾、肾三脏阳虚阴盛而水寒不化之证。治当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味:附子10克,茯苓30克,生姜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红人参6克,泽泻20克。

服三剂后,小便增多,咳嗽锐减,心悸腿肿见轻。续用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温补心、脾、肾三脏,扶阳利水:附子12克,茯苓3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白术12克,桂枝6克,炙甘草10克,党参15克,泽泻15克,干姜6克。

服上方十余剂,小便自利,浮肿消退,心悸、胸闷等症已除,夜能平卧。唯觉口渴,转方用春泽汤:党参15克,桂枝15克,茯苓30克,猪苓20克,泽泻20克,白术10克。从此病愈。

水为阴,其代谢过程必须经过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其中尤以肾气为关键。若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肾失开合,不能化气行水,则可致水湿内停而发为水气病。而三脏之中,因肾主水,为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聚水而成病。

本案为脾肾阳衰阴盛,水气不化,水寒之邪由下而上,从内致外,由表及里,或上或下,浩浩乎泛滥成灾。若水气上凌于心,则见心悸动,胸憋闷;水随少阴经上射于肺,则咳嗽、痰多,不能平卧;水气上攻于胃,则呕吐食少;水饮上犯清窍,则头目眩晕;膀胱气不化不利,则小便不畅。治疗之法:一要温补肾阳,二须利其水邪。

真武汤功专扶阳消阴,驱寒镇水。方中附子辛热下温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佐附以助阳,是主水之中而又有散寒之意;茯苓淡渗,佐白术以健脾,是制水之中而有利水外出之功。芍药一可敛阴和营,二可制附子之刚燥,三可利尿去水。

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续发心力衰竭的肢体浮肿,心悸,腹胀,都可辨证使用真武汤。我用这方治口渴、小便不利、头晕,一剂见效。

闵艳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6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