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宣传
让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健康生活方式代言,人人参与“三减”,努力实现“三健”,告别慢性病。
适量控制盐、油、糖,让慢病无缝可入
减盐——成人每天不要超过6克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吃盐太多,会升高血压,而大量科学证据证明,高血压会增加中风、心脏病的发生概率。高盐饮食也会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肾病等的患病风险。
减油——每人每天别超30克
油脂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还会增加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病风险。高油、高脂肪、高胆固醇,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
减糖——总淀粉摄入量要控制
近些年我国居民受西方生活方式和饮食影响越来越大,吃得越来越甜。近几年我国含糖饮料的消费增长非常快,其中,3~17岁儿童饮料消费量最高。
过多摄入糖与饮食质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吃糖过多会导致蛀牙、加速皮肤老化,增加糖尿病、痛风、心脏病、肾结石甚至多种癌症的风险。
口腔、体重、骨骼,关乎一生的健康
健康口腔:口腔健康是指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高氟地区除外)要养成早晚刷牙,刷牙后不再进食的好习惯,普通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并进行早期治疗。减少吃糖次数,少喝碳酸饮料。饼干、冰激凌、蛋糕、巧克力等含糖量高或粘度大食物容易引起龋病,应减少这部分食物的摄入。
健康骨骼: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适量运动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充足的光照对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同时要戒烟、戒酒,大量的烟酒内有害物质会加速骨骼中钙的流失增加骨折的风险。要注意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所以预防跌倒十分重要。
健康体重: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18岁及以上成年人体重指数(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体重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要定期测量体重。日常生活要注意能量摄入适量,食物多样化,鼓励摄入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为基础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盐并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坚持规律饮食,切忌暴饮暴食,按照“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提倡安全减重,运动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受伤,充足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重。
疫情发生以来,经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各类疫情防护基本知识得到了较好普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坚持,“一米线”、戴口罩、勤洗手、分餐制、用公筷、房间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和口鼻、食用肉类煮熟煮透、勤晒衣被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一道阻断感染的“隔离墙”,反之就是一条传播病菌的通道。新冠肺炎传染途径有直接传播、接触传播等,仔细追究,这些传播途径都与卫生有关。也就是说,如果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被传染的概率就很小,反之,如果不讲卫生,被传染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实际上,常锻炼、讲卫生,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对预防流感、痢疾等其他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公共文明素养的外化表现。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
随着现在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各种防控措施的深入推进,我们必将会战胜疫情,人们的生活也将恢复正常。可是,生活回归正常不应该让健康的生活习惯,也随“疫”而去。要坚持疫情防控和文明素养提升同步推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摒弃不文明的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爱护生存环境,尊重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共生共荣,养成文明交往、文明就餐、文明出行、文明乘车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等不良习气,减少大规模人群聚集,不断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捍卫生命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zztz/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