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核芯力

自“希波战争胜利”的伊始,马拉松这项运动从一诞生就和死神如影随形。从第一个完成马拉松的人到今天,死神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条42公里的赛道。

年天气渐冷,年底国内马拉松却如火如荼,而赛道心脏骤停事件也是接二连三。

一月之内五场马拉松,倒下五个救活四!

⊙11月11日咸宁马拉松:心跳骤停,救活

⊙11月12日南昌马拉松:心跳骤停,救活

⊙11月19日桂林马拉松:心跳骤停,救活

⊙11月19号重庆半程马:心跳骤停,猝死

⊙12月10日广州半程马:心跳骤停,救活

近日,广马抢救经过回顾:

年12月10日,刚刚结束的广州马拉松开赛很顺利,直到9:30分左右,一半程马拉松25岁跑者突然倒在终点不远处。急诊医生迅速上前查看,发现男子意识丧失、面色青紫,随即立刻给于除颤和心肺复苏。

但是奇怪的是,病人已经在急救车上,司机随时待命踩油门,然而车没有开。车内抢救没有停歇,持续心肺复苏,间隔除颤四次后患者恢复了呼吸脉搏。

此时,急医院,医院已有马拉松心肺复苏专家在等候后续治疗,患者得以成功抢救!

然而,月前大约11月19日重庆马拉松33岁猝死的跑者却没有那么幸运!重庆马拉松跑者19公里处,19号跑者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来自腾讯跑步的消息称“随后急医院,但最终跑者抢救无效死亡。”

简单对比以上两个心脏骤停案例(跑者同样倒在救护车医疗点附近),你会发现,现场第一时间施救(心肺复苏联合AED除颤)的活了,医院的却死了。

就报道和现场处置来说,广州马拉松先救后转。救护车原地待命,现场早期开展了心肺复苏和间隔四次除颤,患者恢医院后续治疗。

重庆马拉松是先转后救。第一时间没有AED到场,也没有现场除颤和早期急救,而是紧急转移到救护车上送院抢救。在救护车移动过程中施救的弊端就是在很难保证复苏质量,急于转运反而丧失了急救的最佳时段。

由此我们得出三个结论。结论一:急救流程关乎患者生死

以下分享急诊夜鹰关于马拉松急救预案设计,希望能避免类似遗憾发生。

马拉松赛道急救,急诊夜鹰一直主张在早期阶段就地实施按压、除颤、用药,然后再考虑转移。从而抓住急救的黄金时间段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结论二:AED现场早期除颤成活率高

AED早期除颤

急救科普人认为大多数心跳骤停患者被救活,都是使用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由此可见,AED对于心脏骤停现场早期使用的重要性。

以下为桂林马拉松现场急救AED记录:

图一

图二

桂林马拉松心跳骤停患者,在实施AED除颤电击后,持续按压直至恢复正常心电图波形,患者被成功救回!也由此可见,AED作为急救器材在马拉松赛道和公共场所的院前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配置在机场等公共场所的AED

结论三:严密而庞大的赛道保障力量

目前,国内心源性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到1%,但马拉松赛道是个特殊的场所。很多人说日本东京马拉松是最安全的马拉松,就是因为几乎每一个在东京马拉松赛道倒下的跑者几乎都被救了回来。

以广州马拉松为例,赛道布置了36部急救车(每部急救车2组急诊科医护人员,两套急救设备),72部手动除颤器,50个AED移动骑行救护员,每百米一个大三医学生志愿者,赛道上还有大概多名医师跑者,而在幕后,是广州急诊急救界最强大的专家指挥团,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

50位AED移动骑行救护员

多名医师跑者

医院固定医疗点急救车团队

名广马医疗志愿者

指挥中心有通讯与专家指挥团队

如此庞大的急救力量,还需科学的急救策略指导和赛前的针对性演练,否者只能是乌合之众。

此前的急救保障培训会议有包括全体移动骑行团队、救护车团队、以及志愿者辅助医疗团队的负责人,超过人参加,让大家了解运动性猝死的特征与急救。

素材来源于网络,综合整理天鹰救援。

欢迎大家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zztz/2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