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应不应该安装支架医院的所见所闻

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7642181.html

你心脏安装过支架吗

心血管内、外科最多见的是冠心病患者。然而冠心病分两个阶段,最初是憋闷到绞痛,进一步才会突发心肌梗死。心绞痛时说明冠状动脉血管因最初的狭窄到堵塞,而发出缺血的疼痛信号;当堵塞严重,血液断绝供应,心肌梗死就是垂死挣扎了。从医学角度上讲,心绞痛是心肌缺血,心梗是心肌坏死。所以安装支架在心绞痛阶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病症相当严重之时,无论支架还是搭桥,只能是抢救生命。也就是说你能活过来就不错了,活过来之后还会感受着种种疼痛和难受。

(摄影家王新民作品选)

对于心血管支架,人们众说纷纭,称赞或贬斥的观点甚至相当对立。听说主任医师今天要做10台心血管造影检查和支架植入手术,我立即尾随跟进。然而导管室是有X光射线的“军事要地”,哪里能让我随便进入。护士们赶紧给我穿上“防护服”,到有大玻璃窗隔断射线的监控室里,从电脑屏幕观看支架手术全过程。

躺在手术床上的是身体较胖的中年妇女,看起来她的生活富足,吃得太饱也太好,再加上缺乏锻炼,所以,多余的胆固醇就堆积在血管里,渐渐堵塞心脏冠脉血管,因此就经常胸部憋闷和疼痛。电脑屏幕显示出她心脏的冠脉血管,既像枝枝桠桠的树枝,又似奔腾分叉的江河,我突然发现她三根主管道中的一根,本来上端挺粗,可突然就变细了,即使是在显影剂下,通往下端的枝杈也干涸得白蒙蒙的。主任医师要护士通知家属进来,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血管,讲解堵塞的位置。然后,主任医师进入导管室开始操作。

从电脑屏幕上看,细柔的导丝带着球囊,像长了眼睛般地在血管里游弋,非常准确地到达堵塞之处,这时导丝前端的球囊充气扩张,堵塞的血管一下子就被扩张打通,干涸的血管立即就出现奔腾的血流。如此动感的画面,家属一看就明白。当导丝抽回体外加装支架时,扩张的血管立即瘪下去,刚刚畅流的血液瞬间消失。家属不仅有些急切地说:“赶快安装支架,赶快安装支架呀!”

导丝重新回到血管堵塞处,将支架稳稳地安装完毕,血流奔腾的奇迹就持续下去了。我认真看去,畅通的血液使下端白蒙蒙的干涸支线显示出饱满的深颜色,躺在手术床上的患者呼吸也立马畅通。

又一个年轻的患者被推进导管室,他坚信自己的血管已经堵塞了,而且为此吃不好睡不好,有时真就感觉自己要憋死了。但经过造影检查后,冠脉血管没什么问题,尽管有一点地方出现狭窄,但基本上是畅通的,不需要安装支架。没想到这家伙挺失望,还有点像犯了错误似的沮丧。我安慰他说,你对自己心脏的高度警惕值得我学习。一般人不憋到剩最后一口气儿,医院的。

紧接着的是一个看起来挺健壮的中年男子汉,可是在造影检查下,患者冠脉血管堵塞得确实可怕,竟然一根血管主干堵塞很长一段。家属忧心忡忡地问:“这是不是要安装好几个支架?”主任医师说:“支架有长有短,一个长支架就足够了,但无论长短,都是一个支架的费用。”家属又忧心忡忡地问:“听说支架上面容易长血栓,是不是以后很快就会再堵塞。”主任医师说:“安装支架之后,会有药物调理和保护,不要过于担忧。”后来,我从一些医学文章上看到,年前的支架是单纯裸金属的,但03年之后的支架开始涂上防血栓的药物,就相当先进了。如今又创制出更先进的可降解支架,也就是说支架在术后会渐渐融入血管,使血管光滑而畅通。当然,术后必须服用稀释血液的药物,更是双保险了。

仅仅一个上午,已经有五个患者或显影检查,或安装支架,手术进程很顺利。医生们告诉我,安装支架的程序就是这样,当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或堵塞,立即请家属到场观看,然后再决定是否接受支架安装。我不仅想起经常听到一些人发牢骚,说医生为了挣钱心黑,总想方设法地给你安支架。但从家属必须在现场签字的手术程序来看,医生很难欺骗患者,医院缺乏正规管理?……

我个人认为,当你感到心脏不舒服时,不要急着去安装什么支架,因为支架是为了抢救生命而“应‘命’而生”。因为心脏病发作,若抢救不及时,患者会在很短时间、甚至几分钟就会停止心跳。所以在没有支架的年月里,“开刀破膛”的手术方式死亡率很高。现在有了支架,大多数危急的患者就能及时救,使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一落千丈。但正是这样,所以我认定支架是抢救的产物,最好不要随意安装。不客气地说,有些医生在利益的诱使下,总是劝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支架。但我还是要坚持我的观点,在能保守治疗(用药)的情况下,不要听安装支架的“忽悠”。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房扑和房颤

从心血管科的宣传材料上看,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60~次,而房扑病症使心房的颤动接近次,房颤更厉害,心房每分钟“颤动”~次。由于心房内肌纤维呈现一种快速而紊乱的颤动,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能力,也就会使血液无法畅流而产生血栓。一旦这些血栓流向四肢,会造成腿胳膊运动的障碍;倘若流向脑部,很容易造成危及生命的脑卒中。有相当多的脑梗死亡和半身不遂的患者,其实就是房扑房颤的后果。问题是房扑和房颤与心绞痛、心梗不一样,从最初犯病表象看,大多数人感觉不太严重,只是偶尔出现心慌心颤,过一阵就好了。因为痛苦短暂,可以忍受,所以,人们就不以为然。甚至还笑呵呵地说“颤就颤呗,还能颤死人吗!……”

可是当你弄通房扑、房颤的病理之后,大概就不会这么乐观大意了,说不定真就会颤死呢!特别是初期的阵发性房扑和房颤,只是偶尔或不经意地给你来一下,然后就突然消失,其实这正是此病症的“欺骗性”,它是在向你“试探性地进攻”,一旦你麻痹,你丧失警惕,阵发症状就会变成持续发作,成为死磨乱缠的慢性病,那治疗起来就相当麻烦,而且效果往往不理想。

从调查资料上看,房扑和房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中国60岁以下人口中房颤的发病率为1%,6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3%~4%,8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10%。也就是说,每十个老人就有一个患有心律失常的疾病,那全国统计起来,那至少就成百上千万患者了。

我在青少年时期正值生活困苦的年代,饥饿逼使我能凭一口气量潜进大海里,成为捕捉海参鲍鱼的“海碰子”。在浪涛中搏击,在暗礁下憋气,练就强大的肺活量,所以“海碰子”们从来都认定自己的心脏钢铁般健壮。但到了五六十岁以后,我的一个绰号“海豹”的海碰子伙伴却出现了房颤。刚开始时,只是偶尔有些心慌,他决不当回事儿,后来颤得有些难受,医院检查,心电图立即诊断出他的房颤病症。医生建议他做射频消融治疗,他听到射频消融是手术,立即就有些恐惧。他的妻子也忧心忡忡,因为听很多人说,房颤治了不,就是做了射频消融也没用,以后还会复发。“海豹”想,我反正也不是能被憋死的冠心病,再说了,自己也颤了好几年,咬咬牙就过去了。后来有人告诉他,上山下海是最好的锻炼,什么病都能锻炼没了!他就继续爬山下海,游泳钓鱼,玩得不亦乐乎。

一天,他正坐在海边礁石上钓鱼,突然就感到心里发慌,而且越来越慌,慌得有些莫明其妙的恐惧。因为他从来都觉得美丽的浪花,现在却感觉是恐怖的翻滚;那些秀丽的山峦,也在他眼中变得险恶。总之,一种说不出来的憋闷和难受。他开始还想坚持一会儿,但难受的滋味发展到像在风浪中乘船那样,头晕目眩,而且想呕吐。最后,就像胸部中弹似地,他用手紧紧地捂着心脏部位,蹒跚到公路边,打救护电话,医院心血管科。

“海豹”一进病房就要求做射频消融。但医生们却没有立即答应。因为从射频消融治疗的要求上看,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如果是初期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几乎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地成功。但房颤到严重程度,会在心脏血管处积累大量血栓;持续性房颤十年以上,甚至会导致心脏变大,那样医生就无法给你实施射频消融术。“海豹”医院采访,就来求我。我说当初你对做射频消融那么恐惧,现在为什么又急切地要求做射频消融,怎么回事儿?她说老公颤得都要死了,不做也得做呀!……

经过检查,“海豹”的心脏形态正常,但血管里存有血栓,先要服药将血栓清除干净后,才能做射频消融。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海豹”终于被推进射频消融的手术室。我也全身披挂防护服上阵,一是要观看射频消融的手术过程,二是为“海豹”壮胆,别看这家伙在浪涛下面的暗礁中勇敢拼搏,但还没进手术室就紧张得全身都“房颤”了……

作者简介

邓刚,原名马全理。发表《曲里拐弯》、《山狼海贼》、《绝对亢奋》、《迷人的海》等作品数百万字,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本《站直喽,别趴下》、《狂吻俄罗斯》》等多部。

小说家邓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lcbx/54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