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专题策划冠心病护

医院订阅哦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情变化快,且极易出现危、急、重症的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病种,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已成为不可小觑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在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可呈现出不同程度疾病恶化的征象,这就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防可控提供了客观基础。

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此,本期特辟“冠心病护理专栏”,文章分别从冠心病危险评估工具应用进展及展望、慢性病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体系之冠心病量表的研制及反应度评价、冠心病监护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延续性4C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冠心病患者用药教育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冠心病危险评估工具应用进展及展望》

作者:艾建赛陈长英王盼盼

艾建赛,护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医院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曾赴英国进行学术交流,目前为医院手术室护士。

冠心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从危险评估工具入手,对冠心病患者危险评估工具、应用价值、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评述,旨在推动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和规范照护。

即刻点击这里,免费下载全文

《慢性病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体系之冠心病量表的研制及反应度评价》

作者:张传猛黄志文万崇华杨铮许传志

张传猛,医学硕士。现医院中心实验室,主持院级课题1项,主要从事科研统计工作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研制慢性病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体系之冠心病量表(PROISCD-CHD),并对其反应度进行考评,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共性模块和特异模块相结合的策略,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量表研制过程研制量表。用PROISCD-CHD量表对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患者报告结局得分的测定以考察其反应度,采用量表治疗前后得分的配对t检验以及反应度指标等来进行分析。

结果研制完成的PROISCD-CHD包含30个条目的共性模块和15个条目的特异模块。配对t检验显示,除能力活动与受限、正性情绪外,其余的侧面和所有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度指标中,除个别侧面/领域外,SRM、ES取值范围为0.20~0.50,CR的取值范围为5.00%~15.00%,表明反应为中度效应。

结论冠心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包含的共性模块和特异模块,涵盖了冠心病的全部内涵,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反应度,可以作为我国冠心病患者报告结局的测评工具。

即刻点击这里,免费下载全文

《冠心病监护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作者:袁彬彬杨巧芳于漫

袁彬彬,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年7月始医院;年12月工作于医院,研究方向为心脏重症及成人心血管外科疾病护理。

目的明确冠心病监护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危险评分。

方医院病案系统回顾性选取冠心病监护室年2月—年12月共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冠心病监护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及O/E值综合判断其预测及判别性能。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6个独立危险因素最终入选死亡危险评分模型并赋予相应分值如下:年龄(1分)、冠心病史(1分)、入院心功能等级(2分)、神志(1分)、收缩压(2分)、氧饱和度(2分)。验证提示该评分对冠心病住院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及校准度(AUC为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O/E值为1.13)。

结论最终建立的死亡危险评分包括6个危险因素,各因素得分为1~6分,总分为21分,<7分为低危组,7~10分为中危组,11~14分为高危组,≥15分为极高危组。该危险因素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冠心病监护室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

即刻点击这里,免费下载全文

《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在冠心病监护室抗栓治疗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于漫袁彬彬张庆伟杨巧芳

于漫,副主任护师。医院心脏中心护理部副主任。中华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委员、河南省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心血管重症学组组长、河南省卒中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风险与安全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目的对冠心病监护室抗栓治疗患者接受动静脉穿刺后实施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年7月7日—8月7日和年8月21日—9月21日医院冠心病监护室70例接受有创护理操作的抗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n=35)和干预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成立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小组,并完善皮下出血风险识别及分级、规范化有创护理操作流程。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皮下出血严重程度得分及护士抗栓风险相关知识得分。

结果干预组患者静脉穿刺后皮下出血率为1.59%,皮下出血严重程度得分为(1.00±0.85)分,均低于对照组(χ2/t值分别为5.、12.;P<0.05);干预组动脉穿刺后皮下出血率为4.85%,皮下出血严重程度得分为(2.00±0.93)分,均低于对照组(χ2/t值分别为3.、16.;P<0.05)。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实施后护士关于抗栓风险相关知识得分为(94.68±12.84)分,高于实施前的(87.12±10.43)分(t=2.,P<0.05)。

结论对冠心病监护室接受有创护理操作的抗栓治疗患者实施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也会提高护士抗风险相关知识得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即刻点击这里,免费下载全文

《延续性4C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静邢杨波许芬娟王爱芝

刘静,护理本科,主管护师,医院,从事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十余年,发表论文两篇。

目的探讨延续性4C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年1—6医院住院冠心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4C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再入院率。

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2.、3.、2.、3.、2.;P<0.05)。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

结论延续性4C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即刻点击这里,免费下载全文

《冠心病患者用药教育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冰冰刘慧魏睿宏

王冰冰,汕头大学医学院护理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护理、心血管护理。有三年从事心血管方向临床护理的工作经验,已取得护理师职称。目前研究课题的方向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用药教育,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

通过对国内外冠心病用药教育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和总结,阐述国内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及依从性的不足,回顾性分析国内外冠心病用药教育实践,为探索未来冠心病患者用药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即刻点击这里,免费下载全文

作者:雷媛

图片:作者提供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lcbx/4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