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心脏支架是这样放入心脏里的视频

心脏支架不少人都听说过

堪称是当代心脏病学最伟大的发明

但这小小的支架

它是怎么放到心脏里去的

心脏支架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植入的

我们不妨由说起

心脏介入原理并不复杂——

  人体的大动脉从心脏发出,逐渐分成各级动脉供应各个肢体、器官,分散成小动脉、毛细血管后,再汇合成静脉,全身的静脉再汇合起来,通过大静脉回到心脏。换句话说,全身每一处的血管,都直接或间接与心脏相连。

  因此,人体的血管是通向心脏的天然通道,而介入手术就是沿著血管进入心脏而完成的。

  样的手术中,医生主要靠导丝和导管进行操作,手术往往是在专门配备了透视设备和辐射屏蔽的「导管室」进行。

这是如何做到的?

  1、建立「通道」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通道,进入到血管中去。

  通常是类似打针一样,用特殊的针直接穿刺血管。

  最常见的是选择手腕上的桡动脉或者大腿内侧的股动脉。

用来在穿刺血管建立通道的针和鞘管

  2、放入导丝

  然后,顺著针放进金属丝,这时针便可以退出,留著金属丝在血管裡。

  以这根金属丝为骨架,医生放入鞘管,将血管撑出一个通道,由此便可以顺著通道将导丝和导管一路深入到心脏去,直到抵达冠状动脉。

  这里的导丝不是一般的金属丝,而是一种极细且精密的材料,它整体柔软,而尖端可以由医生操作进行灵活的弯曲和转向,穿越複杂的路径,从比拇指还粗的大血管,一路进入到比麵条还细冠状动脉中去。导管则能顺著导丝的路径在血管中蜿蜒穿梭。

导管和细丝

  3、血管造影

  在一路抵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X光透视来观察情况,也需要通过导管推入「造影剂」,在X光下清楚显示血管,找到病变部位。

X光透视下的冠状动脉

  4、放入球囊、支架

  顺著导管,医生将一个包裹了金属支架的球囊送入病变部位的血管,将球囊充气,用大约10倍大气压的压力将金属支架撑开。

  这种支架,一旦安放好便终生保持形状,永久性的支撑住狭窄部位。

  为了避免裸露的金属上长血栓,再次引起狭窄和梗阻,新一代的支架在表面有一层药物涂层甚至生物涂层,大大减少了再次狭窄的发生率。

心脏支架的张开过程

  听起来很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却是惊心动魄。

  当病人已经发生心肌梗死,能否最快时间开通梗阻的血管,是挽救生命健康的关键。

  由于导管极小,医生必须得用X光透视进行手术。

  而每次进行X光透视进行手术,都是一次能造成伤害的射线释放。

  每次大概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手术,对于病人来说健康风险很小。

  但作为医生,一年要做很多台这样的手术,工作几十年下来,也会累积相当大的辐射剂量。

  为了减少射线伤害,医生需要身披一整套防护服——铅制的围裙、背心、腰带、围脖、帽子、面罩等,加起来重达三四十斤,上手术台便犹如穿了一身古代的铠甲。

  然而,这样的防护依然不能保证手术医生的健康,总有部分身体暴露在外,射线散射也无处不在。

介入团队

  所以,大家除了爱护好自己的心脏,也请更多尊重这些辛苦的医疗工作者。

医院 医院

转载/李胜编辑/李胜审核/蓝梦

县医院专家、专科及执业医师汇总

(详细内容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lcbx/211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