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研究显示美种族歧视妨碍心脏病患者康复
本文转自:参考消息网
据合众国际社网站11月1日报道,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严重的歧视不仅会立刻引发痛苦情绪,还可能影响心脏病患者康复。
歧视是指由于种族、性别、性取向等个人特征而受到不公正对待。此前已有研究显示,自己感觉受到歧视与诱发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存在关联。
报道说,科研人员调查了超过名18至55岁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发现那些认为自己更容易受到歧视的患者康复得较差。这类患者在心脏病发作一年后,身体活动受限更多,胸痛更明显,生活质量更低,心理健康状况更差。
该研究论文的作者、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安德鲁·新垣(音)认为,歧视是一种慢性应激源。
新垣说:“其与应激反应加重和慢性系统性炎症相关。已经有较多文献证明了慢性炎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这可能就是这种现象的部分潜在原理。但我认为,与其他慢性社会心理应激源相比,歧视之所以显得比较突出,是因为歧视与卫生领域的结构性障碍密切相关。”新垣所说的结构性障碍包括经济地位、医疗保险水平、社区投资等因素。
问题可能在于,弱势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康复治疗。
虽然科研人员认定,一个人被歧视会影响其心脏健康,但他们没有发现被歧视与一般健康状况相关。
新垣还表示,应当在治疗年轻的心脏病患者时评估和考虑歧视因素。
他说:“这项研究还有助于认定哪些患者更有可能经历比较糟糕的康复轨迹。”
参加此次研究的名受试者曾在至年间住院接受心脏病治疗。
报道说,在受试者中,76%为白人,17%为黑人,另有约6%的种族为“其他”,包括美洲印第安裔/阿拉斯加原住民、亚裔、太平洋岛裔和东印度裔。民族因素和种族因素被分开考虑,近8%的受试者被归入拉美裔。
这些人在心脏病发作一个月后填写了3份调查问卷,在12个月后又填了一遍。
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试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歧视。问卷调查了受试者胸痛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健康稳定性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显示,较多暴露在歧视风险下与心脏病康复较差存在关联。
美国埃默里大学流行病学副教授泰内·刘易斯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对记者说:“我们知道,总的来说,应激源既会影响疾病发作,也会影响任何一种疾病的康复。而且从我所做的一些研究来看,我们发现歧视属于特别强大的应激源。”
刘易斯说:“人们受到排斥、虐待或尊严被侵犯时,会在心理上觉得受到严重侮辱,这会对健康产生实打实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lcbx/1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