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胸外科实施一例高难度先天性心脏病微
目前+人已 4月10日,我院心胸外科为一例疑难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介入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各项相关指标满意。
患者,女,47岁,发现心脏杂音1月余,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为行手术治疗入住我院心胸外科。患者心脏彩超下提示房间隔缺损较大,直径 约29mm,介入封堵手术难度较大、成功率低,且需要应用较大的封堵器。目前国内生产的 封堵器型号是“42mm”,如果较大的封堵器不能成功封堵房间隔缺损,则必须要进行开胸手术治疗。患者本人及家属顾虑较多,要求微创手术的意愿非常强烈,不想开胸手术或遗留较大手术瘢痕。
董晓龙主任在详细了解了患者病情后,与彩超室康素玲主任共同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彩超检查,并组织全科医师讨论,认为患者能够进行介入手术,成功机会很大,并制定了细致的手术方案。随后多次与患者家属沟通,经患者家属协商同意后,于4月10日进行了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房间隔缺损虽然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但本例患者房间隔缺损较大,几乎一开始就要尝试使用 型号的封堵器,手术技术难度极大,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固定都有很大难度,封堵不成功甚至封堵器脱落、出现意外情况的几率比一般患者也高很多。术前针对患者情况,董晓龙组织全科讨论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同时积极做好了医患沟通工作,让患者家属清楚地了解了手术方法、实施过程、难度所在、风险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充分行术前准备。术中确保各项工作扎实稳固地实施,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近几年,随着产前筛查等检查措施的积极推广和民众对“优生优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例数逐年减少。且随着介入手术治疗方法的日益成熟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采用介入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减少用血、减少抗生素使用等优点。但是部分患者因为自身条件及病情等原因,不能进行介入手术或介入手术难度较大,仍然需要采用开胸手术治疗。
此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介入手术,是我院心胸外科实施的一例极具代表性的手术,虽然难度极大,但通过对病情的准确判断、术中的准确操作,保证了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是我院心胸外科手术及治疗水平提高的充分体现。
图一:置入封堵器
图二:释放封堵器后
图三:释放封堵器后正位照片
图四:封堵器
通讯员:赵菲菲
(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l/8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