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诊疗改善老年冠心病抑郁焦虑状态和心功

前言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且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维持,久之便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情绪。而冠心病合并焦虑情绪患者的心率变异发生风险大,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焦虑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现水钠潴留现象,加重心脏负荷,影响心功能恢复;而且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也会影响冠状动脉,可能导致部分冠状动脉分支的痉挛,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现象,导致心功能恶化。

双心诊疗模式主要是将双心医学模式作为基础内容,强调为患者提供疾病生物性治疗,且强化心理治疗,采用多种心理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避免心理应激反应发生,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病情的反复发作。

01

目的

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

02

方法

80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及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

03

结果

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为(85.09±4.6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7±4.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LVEF分别为(±)ng/L、(39.3±3.5)%,对照组患者的NTproBNP、LVEF分别为(±)ng/L、(39.6±3.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94)ng/L低于对照组的(±)ng/L,LVEF(52.8±2.5)%高于对照组的(48.5±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4

结论

本次研究中双心诊疗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加强对患者的认知干预,组织患者参加以冠心病为主题的知识讲座,科室要每周组织1次冠心病专科知识讲座,将冠心病各方面防治知识制作成手册发给患者,不断加深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康复工作;教会患者冠心病各方面不良事件急救措施,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使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偏差得到纠正。

同时从生活角度叮嘱患者要做适当的运动,注意自身情操的培养与陶冶,可以让患者通过步行等方式加强心脏耐受力,保证其心理状态稳定,及时消除其负性情绪。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双心诊疗模式的应用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综上所述,双心诊疗模式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参考文献:

史萌萌,吴燕,邬真力,等.双心诊疗模式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免责声明:心康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d/52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