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医护人员冒雨爬屋顶抢救心脏病突发
前两天的母亲节,当朋友圈个个都晒图片陪妈妈时,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却仍在坚守工作岗位,冒着倾盆大雨出诊,救治韶关云龙亭附近一位突发心脏病的患者。
这位患者是在为自己的危房修补屋顶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医护人员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爬上屋顶,在消防队员的配合下冒雨为这位患者进行救护!
你曾见过烈火中消防员逆行的背影,
曾见过粉笔灰中老师奋笔疾书的背影,
也曾见过车水马龙中交警挺拔的背影,
但你是否见过医护工作者的背影?
在这样一个感恩母亲的节日里,他们把宽厚温暖的身影留给病患,却把冰冷远去的背影留给自己的家人。
当他们毫无保留地将最柔软的地方暴露在你眼前,你愿意送上一个拥抱,还是拿出一把尖刀……
陈仲伟医生事件牵动无数医护工作者的心
5月5日晚,医院的抢救室中人头攒动,数十位医生在手术台旁严阵以待,病床上的不仅一位患者,也是一名医生——被砍三十多刀、性命危在旦夕的口腔科陈仲伟主任。
从医34载,陈仲伟主任自己的专业领域颇有建树。20年前他救治的患者再次出现在眼前,因为一颗变色的牙,尾随至他家中,掏出了准备多时的刀,砍向陈仲伟夫妇。
全身被砍30余刀,面部被砍伤,左腹部约15厘米伤口,可见小肠,上肢、大腿十几处刀伤,足后跟被斩断……
5月7日12时39分,在经过长达43小时的连续抢救后,陈仲伟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辞世。暴徒的每一刀不光砍在陈仲伟身上,更砍向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心。
你真的了解医生吗?
医生很轻松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韶关一位医生的24小时:
主人公:胡孔和;医院骨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骨外科学博士、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后毕业。熟练掌握创伤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修复神经血管、断指(肢)再植、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颈腰腿痛诊治及脊柱外科技术。
7时:医院专家公寓出门赶往科室。
7时10分:这是一位因股骨颈骨折而卧床半年之久的百岁老人,前几天由胡孔和主刀,成功完成了右髋关节置换,昨天已能下床行走。今晨一到,胡孔和便与夜值的张医生床边交班。每天一进病房,胡孔和就像与老熟人打招呼,帮这个揉揉腿,鼓励那个要起床活动。病友们也毫不拘束地想和胡主任多聊几句,信任与渴望溢于言表。
9时-14时05分:八点的全科医护人员交班晨会后,查房才正式开始。仔细看完最后一个病友,开好医嘱,胡孔和急忙往手术室赶,免得耽误了手术。今天有五台手术,这个月最多的一天有七台。胡孔和一天的很大一部份时间都在手术室度过,近五年来年均主刀完成各类手术近台。
14时05分:做完第三台手术,走出手术室,看到手机有数个未接电话。抓紧时间复过去:第一个是兄弟科室请求会诊的;第二个是妻子告知已带生病的孩子看完医生,请他不用担心;第三个是朋友约晚上吃饭的,这已是第三次邀约了,但胡孔和还是推辞了,因今天下班肯定又不能准点。
14时11分:回到科室,一边用微波炉加热从家里带来的爱心午饭,一边喝个痛快。因为手术一台接一台,为了避免中途上厕所,他和许多外科医生一样,上台前尽量不喝水。
14时17分:边吃午饭边打开备忘录,整理思路,把落下的工作逐件落实:开术后医嘱、输写病情记录,还要及时审核下级医生的医嘱,受理会诊邀请等。这时即使面对美食,也忘了饥饿。
14时44分:胡孔和在从家里带来的简易躺椅上,见缝插针咪上一小会,哪怕只有十几分钟。因为需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下来的两台手术。
15时:医院带教老师,给下级医生和进修、实习医生进行理论讲解和实操指导也是胡孔和的职责。现在离手术还有一段时间,解析明天的颈椎手术方案,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辅导机会。
15时32分:连轴转完成两个院内会诊。医院的优势在于多个专科各有强项,优势互补为病患全方位保驾护航。对院内外疑难杂症的专家会诊工作,作为全市骨科领域顶级专家的胡孔和责无旁贷。当然,有不少是病友慕名要求胡孔和会诊的。
16时23分:回到科室,马上约请明天的手术患者家属术前谈话。胡孔和认为,在与疾病的抗争中,有时最难得的不是技术,而是医患间的心灵默契。所以不管多忙,他每天花在与患方沟通的时间不在少数。他希望病友能相信医生的努力,更能理解生命的未知。
19时57分:下午的两台手术穿插安排在全院多台手术的中后部。第二台开始时已近晚上8时。不过手术进展顺利,一个多小时便告完成。
21时16分: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里快速回放着一天的工作,生怕有什么疏漏。前方万家灯火,柔和的街灯煜煜生辉,倏忽间,胡孔和心中溢满了豪情和暖意,忍不住加快了脚步。
21时36分:妻子端上了热好的晚饭,胡孔和边吃边逗宝宝,这是一天中难得的最放松的时刻。昨天七台手术,凌晨才到家。对这个早出晚归的爸爸,四个月大的宝宝确实还有点陌生。
21时46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查阅专业最新资讯了,胡孔和丢下饭碗便上网查阅学术资料,与同行交流。他手头上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目前主持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卫生厅课题2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及市科技计划等科研课题多项。
23时:早睡早起才能精力充沛,但是每天的必修课是必须的。多年来形成的睡前“充电”习惯,是最好的安眠良药。
翌日凌晨3时:半夜2时50多,手机铃声骤响,才第一声,胡孔和就已接通。不出所料,是医院的急诊呼叫。原来科室刚收治了一名手指完全离断伤的患者,需紧急进行显微镜下断指再植术。从专家公寓出来,不到10分钟,胡孔和已抵达手术室。显微外科手术对医生的技术和体力要求极为严苛,有时一个姿势下来,就好几个小时。要将微细的血管(一根动脉、两根静脉),以及肌腱、骨骼、神经、淋巴管、肌肉、皮肤一一完好接驳,缝合用的针细得连肉眼都看不见,而这一切都只能在显微镜放大的间接视野下、确保在有效的时间窗内争分夺秒地精雕细刻,对医生的体力、判断力、方位感及手的稳定性要求可想而知。而眼下这台手术,胡孔和仅用了一个小时就成功完成。
看到这,我不由想起了近几月非常红的《太阳的后裔》里面的几句话:
柳时镇:医生应该没有男朋友吧,因为忙。
姜暮烟:为了救那些濒临死亡的人,我每天超过12小时都在手术室里。这是我的工作,为生命而斗争。
姜暮烟:我是医生,生命是有尊严的。我认为没有任何价值或者理念可以凌驾于生命之上。
还有《青年医生》说的这些:
其实我也会害怕。那个患者就这么躺在那儿,浑身都是血,眼睛里充满了恐惧。我当时特别害怕,怕就这么死在那儿,我怕我救不活他。
医院是个战场,那我们就是抢救生命的先头部队。
我从医三十年,每天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先是怕评不上职称,怕工作中出错,怕患者不满意。当了院长又怕家属来闹事,怕医院死人,怕员工不高兴。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医生是社会精英群体,手握“生杀大权”,他们应该是这样的:
图为电视剧照
但实际上,他们常常是这样的:
因为一张“只露屁股的照片”,医院产科的助产士张柳敏意外成了“网红”。
福建医院的医生们,争分夺秒地做了一台32小时的超难度手术,成功挽救了一位女患者的生命。最终累到动弹不得,躺在手术室的地板上。
许多人以为,他们付出了这么多,得到的回报应该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他们常常连自身的生命安全都难以确保:
年6月5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刘医生因制止患者插队,左眼球被打破裂。
尽管如此,
他们还依然钟爱着自己的事业。
他们渴望的,
仅仅是患者发自内心的认同。
到这里,小编只想说那么一句:
只要生命还可珍贵,
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
整理于医院与韶关文明网
品牌推广参与底部“写留言”选取精彩评论赠送“百万海洋球欢乐世界”门票。活动详情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韶关生活网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d/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