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康复每天吸烟者患心脏病风险增3倍
“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区的数据显示,中国有3亿烟民,其中近53%为男性。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万,占全部死亡的12%。吸烟是现代社会的白色瘟疫,可显著增加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机会。吸烟者及被动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3.5倍,病死率高6倍,心肌梗死发病率高2-6倍。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中30%—40%与吸烟有关。
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6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尼古丁是致成瘾的主要物质。二手烟雾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很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环芳香烃及丁二烯与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直接相关。吸烟甚至可以让心血管患者提前7年死亡。
吸烟对心血管有“七宗罪”
人吸烟时会吸入大量尼古丁,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就会对心血管内皮系统、血脂及血液凝血功能等产生影响,继而引发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心源性猝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总体上说,吸烟对心血管有‘七大罪状’,一旦血管变‘黑’,诸多问题都会不请自来。”
01
促使血压升高
吸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02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俗话说,“人与动脉同寿”,如果动脉出现问题,心、脑、肾等全身器官都会受到影响,一旦出现堵塞后果更是不可想象,心梗、脑梗、肾栓塞、肠道栓塞都会接踵而来。
03
诱发猝死
冠心病患者吸烟,可能促使心室颤动的发生,而这正是引起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04
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吸烟量越多,脉管炎越重。
05
促使血液形成,易导致血栓
血栓病可以发生在血管的任何地方,血栓随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若堵塞的是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则会诱发心肌梗塞。
06
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能力
尼古丁会抑制人体正常的痛感,影响人们对心脏病的“报警器”———心绞痛的感知,以致突发心梗甚至猝死。
07
影响血脂、血糖
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第一“等危症”,血糖受损等于直接伤害心脑血管健康。
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增3倍
此外,吸烟对心脏的影响还体现在年龄在30岁-49岁之间的男性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非吸烟者高3倍左右,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会使红细胞携带和传递氧的能力降低20%左右,由此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吸烟还可以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增加血栓形成,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绞痛风险。尼古丁即烟碱可使血管内膜受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痉挛会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长期吸烟的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性远远高于非吸烟者。此外,被动吸烟也会明显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
那么如何有效戒烟?
01
告知他人首先,吸烟者可告诉周围人你在戒烟,这样既可减少吸烟的机会,主动避开烟雾缭绕的环境,如酒吧等;另外,张雅君教授强调,医务人员,尤其是呼吸科及心内科医生,应首先戒烟。医务人员吸烟尤其是在患者面前吸烟,势必将会降低劝导吸烟者戒烟的效果。试想,一个边抽烟边对患者宣教或者满身烟草味的医生能给戒烟患者多大的信心?
02
医生实力劝导
社区、学校、医院医生主动宣教、吸烟者主动了解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的获益知识,尽量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或者用一些吸烟有害健康的为公众所共知的名人事件或者标志性事件,或者用患者身边的实例加以劝导;医生可利用患者就诊的时间以实例说明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可能得获益;
03
寻求专业帮助
吸烟者戒烟过程会比较痛苦,或可有所反复,如有必要,应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者临床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建议下逐步进行;医生应主动了解烟草成瘾相关知识,并根据相关知识,并且积极推广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行为疗法在戒烟中的作用;
04
制定计划
戒烟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是那些中毒吸烟的患者,没有必要一次性全部戒掉,可尝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渐减量,直至全部戒除;
05
药物辅导
必要时寻求医生,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戒烟,度过生理极期,辅助戒烟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治疗相关制剂、安非他酮和伐尼克兰,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务必注意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另外一定详细具体的告知患者不同种类、剂型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能顾此失彼;
最后,戒烟不但是医生、吸烟者自身的事情,戒烟的过程更需要包括吸烟者家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的参与及帮助,即使短时间的戒烟成功,也不能掉以轻心,复吸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首次戒烟成功后加强随访对首次戒烟成功的人来讲很重要。
远离香烟,保护心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d/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