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养生心脏病是肥胖的原因附奇经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身体内部所有液体的流动,最主要的动力就是来自心脏的搏动。因此,造成细胞垃圾堆积的最主要原因必定是心脏的问题。两则由统计分析得出的肥胖逻辑:一是肥胖的人容易得心脏病;二是随着经济的改善,饮食也跟着改善,营养过剩成为肥胖最主要的原因。多数人都同意这两个逻辑,但是真的是如此吗?
先从肥胖的人容易得心脏病谈起,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定有很大的差距。以心包积液为例,西医必须等透视照片的证据确认了心包积液高出了标准才能确认疾病的存在。但是中医从把脉中的沉脉现象可以立刻得知心包积液过多,通常这时就算用最进步的仪器检查,都不会被认定心脏有问题。可以说在心脏疾病的认定上中医远较西医敏感得多。
从中医的观点,大多数肥胖的人,心包经都是阻塞的,而且这种阻塞的情形通常都在他还没有真正肥胖的时候就出现了。实际的情形是由于心包经的阻塞(心包积液过多),使得经络中的组织液流动出现了障碍,导致垃圾的堆积,长时间的垃圾堆积最终才形成了肥胖。
心包经阻塞的人随着身体血气的愈来愈低,排不出去的垃圾愈来愈多,人愈来愈胖,同时心包积液愈来愈多,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心包积液过多引起的毛病,如心悸和心律不整也跟着愈来愈严重,因而被医生检查出心脏方面的疾病。由于肥胖的问题先被从外观看出来,心脏的疾病过了很久才被查出来。从统计上看来大多数的胖子最终得心脏病的比例很高,因此,肥胖就变成了心脏病的原因,和从中医理论所推论的结果“心脏病造成了肥胖”因果完全颠倒。
生了病的人总想找到能够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却不愿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去除真正的病因。
再谈经济能力提升,造成饮食过剩,最终形成的肥胖问题。其实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力提升期间,除了饮食改善之外,在家庭中的也增加了风扇、冷气和冰箱等电器用品。
记得小时候家里刚有电扇时,夏天从外面玩得满头大汗,最开心的就是对着电扇猛吹。现代的孩子则进到冷气房对着出风口吹冷气,同时到冰箱里拿一瓶冰的饮料,大口大口地灌进肚子里。通常这种行为,家里的长辈一定会制止,因为他们认为这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确实,满头大汗后,用这些人为的冷却方法是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当身体满头大汗时,正在排泄身体燃烧后所产生的垃圾,这时如果直接吹冷气或喝冰水,会使身体局部的感觉器官很快冷却下来,并且将这个信号传送给大脑,告知身体已冷却的信息,身体随即终止其原有排除垃圾的工作。但是实际上这种冷却信号是外来的而只有局部冷却,不是身体真正完成了排泄工作后发出的信号。当身体将排泄垃圾的工作停止之后,那些还没有被排出的垃圾则被留在身体里。
并非肥胖的人容易得心脏病,心脏病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
更糟的是在人体满头大汗时,心脏是最热的器官,需要不断地散热,当外界的冷气或冰水打乱了身体的信息,会使心脏的散热工作也跟着突然终止,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心脏的严重伤害,心肌因散热不及而受损,使心脏的运行受到影响。
营养过剩的问题并不一定是肥胖真正的原因,冰水和冷气的不当使用很可能是肥胖更主要的因素。今日美国人用尽了各种减肥的手段,而人民肥胖的比例仍然不断增长的现象,很可能和他们长期以冰冷饮料为主要的水分来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心包积液过多和心肌的疾病都会使得心脏的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身体体液流通的障碍,最终形成肥胖的体型。并非肥胖的人容易得心脏病,心脏病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
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任脉------“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上至毛际曲骨端,内行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循行部位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本经脉交会穴: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共14穴==================================================带脉------带之言束也,犹如束带一般。带脉的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所谓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带脉一旦不佳,则腰部日显肥厚,苗条曲线不再。《奇经八脉考带脉篇》:“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起于足少阴之正脉,出于舟骨粗隆下方之然谷穴。带脉与肾脏神经系统有关,故带脉强健可以固精、强肾、壮阳。由于带脉总束腰以下诸脉,下焦是奇经汇集之所在,张从正(-)《儒门事亲》曰:“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患带脉疾病的病候:腹部胀满,身似上浮。==================================================阴维脉------经脉循行: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联系脏腑:心包、腹。主要病候:心痛,忧郁。交会腧穴:筑宾(足少阴经)、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经)、期门(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阳维脉------经脉循行: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合于督脉。联系脏腑:腰脊、下肢、头肩。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痛。交会腧穴: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阴蹻脉------乃足少阴肾经之别脉。阴蹻脉起于跟中,起于足少阴肾经之然谷穴,再循内踝上行腹股、生殖器、胸腹,再上行至咽喉,并至睛明穴。《难经》:“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患阴蹻脉疾病者,阳气不足,阴气偏盛,欲闭目而睡。经脉循行: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的内踝上,直上沿大腿内侧,经阴部,上行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进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阴经和阳跷脉相会合。主要病候:多眠、癃闭。交会腧穴;照海、交信(足少阴经)、晴明(足太阳经)。==================================================阳蹻脉------是足太阳之别脉。起于跟中穴,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阴阳蹻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故《灵枢寒热病》有“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的说法。阳蹻盛,则不易入睡。阳蹻脉失调时,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经脉循行: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难经二十八难》: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联系脏腑:咽喉、眼目、脑。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往期精彩阅读在这里~
:合集(一)
:合集(二)+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1-18集
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第二部合集
日常保养之不生气(附人体经络动态图)
日常保养之不吃生的动物性食物、
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
—END—
吴清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