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别以为你不胖就没有心脏病,常见的

“我这么瘦,肯定不会高血压啦!”

“我们家孩子这么健康,肯定不会有血管病变啦!”

“我奶奶天天锻炼,身子板硬朗着哩,怎么可能会中风!”

“我的体检结果显示‘窦性心律不齐’,是不是代表心脏有问题?”

……

你以为的“肯定”“不可能”,实际上并不一定,也并非不可能。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心血管病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正严重威胁着大家的健康。

与其将治疗寄托在药物和静养上,不如重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多运动,积极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于对心血管疾病常见的错误认识有哪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湘雅首届名医、中国血脂学第一人赵水平教授来帮你彻底粉碎,你准备好接招了吗?

误区一:“我这么瘦,不会得高血压。”

32岁的李小姐最近总是感觉头晕脑胀,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睡眠质量不好,常常出现入睡困难,睡着了又容易惊醒的状况。有时还会出现手指或脚趾麻木的感觉,尤其是突然蹲下或起立时会有一阵眩晕。爸妈多次建议她去看医生,但她仗着自己年轻,想着最多也就是休息不好所致,一直没当回事,没想到最近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大吃一惊,没想到体型偏瘦的她,居然患上了高血压。

错误常识粉碎机:

高血压除了与肥胖有关外,还和遗传、心情压力、饮食不合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消瘦的人也是有可能患有高血压的。

尤其是在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的当下,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心理状态容易失调,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极易引发高血压。

调查显示,我国35-45岁患高血压病的增长率高达62%-74%,其中不少都是体型偏瘦的白领和领导干部,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并且上下班乘电梯、坐汽车,活动量少,应酬又多,特别容易诱发血压升高。

误区二:“我们家孩子这么健康,肯定不会有血管病变啦!”

40岁的王女士最近都快愁白了头发,她心里特别纳闷,儿子童年的时候身体特别好,活蹦乱跳的,也很少生病,近期却被医生诊断出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势。年纪轻轻就这样,等到中年还得了?

错误常识粉碎机:

国内外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并非中年时期的某一两次不良生活作息导致,而是起源于儿童期。血管病变是逐渐进展的,起病在青少年,发病在成年,不良生活方式是罪魁祸首之一。近年来,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大幅上升,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病率高达12%~20%。

动脉粥样硬化从年轻时便开始了,从10岁、20岁动脉壁就开始出现脂质条纹,30岁血管内膜就开始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0岁以后斑块越来越大,病情再发展就会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年轻甚至儿童时期就要开始,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误区三:“抽这点烟算什么,我爷爷抽了一辈子,还活到99呢!”

35岁的沈先生但凡听到别人劝其戒烟,就以爷爷抽烟活到99岁为例证来反驳。谁知,近期一向很少生病的他开始不断咳嗽,有时半夜妻子还会被他的咳嗽声惊醒,有时他也会觉得一阵阵心闷、心慌,到医院检查一看,才知道原来自己已有轻度的肺部疾病,且患有心血管病。

错误常识粉碎机:

吸烟其实就像赌博,看到活得长还吸烟的,其实都是赌博赌赢了的,这是吸烟的“赢家”,但这样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在与吸烟的赌博中赔上了健康甚至整条命。

人吸烟时会吸入大量尼古丁,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进入,破坏血管,并对血液凝血功能产生影响,继而引发高血压病、心源性猝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一旦血管变“黑”,诸多问题就会不请自来。

误区四:“都做了支架了,就不用担心心脏病复发啦!”

46岁的林先生在做了支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于是他又放心大胆地开始“乱来”。昨天晚上,一心想过正常生活的他竟然挑战高难度,开了三个小时摩托车,剧烈的颠簸导致其再次心脏病复发,入院抢救。

错误常识粉碎机:

实际上,心脏病患者放了支架或搭了桥,并不代表治愈了,心血管病是复发性疾病,意思就是说,不管做了什么治疗,与正常人相比,疾病复发的危险性很高。

支架并不是心脏病的“万能特效药”,实际上它只能撑起一段血管,因此,难保其他血管不发生堵塞。同时,做了支架后虽然可以正常生活,但还需长期服用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物。

因为对血管来说,支架毕竟是一种外来物,放在血管里会造成血液凝固,变成血栓,堵塞冠脉,不吃药有可能诱发再梗。

误区五:“体检显示‘窦性心律不齐’,我的心脏是不是有问题?”

30岁的夏小姐近期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员工体检,拿到检查结果后却吓了一大跳。体检结果上,关于胸部、妇科、肺部等项目的检查一律正常,但心电检测结果那里却赫然显示着“窦性心律不齐”等字样,她急得到处寻医问药,想要治好这一“疾病”。当医生告知她“不用治”时,她更是吓坏了,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错误常识粉碎机: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则称其为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但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误区六:“我奶奶每天早上锻炼,不用担心会得心血管病。”

70岁的肖娭毑每天早上7点都会在院子里打一会儿太极,之后再和刘奶奶一起跳几支慢动作的广场,但最近肖娭毑却突然因心脑血管病紧急住院了,这可急坏了一家人,可是家里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肖娭毑天天早上准时锻炼,还会患上心血管病呢?

错误常识粉碎机:

实际上,夏秋季节,老年人忌运动过量,以饭后散步为宜。许多老人习惯早起晨练,但调查显示上午6~10点,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为70%—80%,因此不宜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锻炼。

赵水平教授简介

赵水平,男,年10月出生,湖南湘谭人,医学博士,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年被聘任为内科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待遇。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专家。主攻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衰、血脂异常的诊治。共获各类科研基金31项获部省级科研成果奖17项。主编专著33部,已发表科研论文篇,其中篇发表在国外知名期刊(均属SCI收录)上。

赵水平教授针对心烦、心衰、心痛、心闷、心痛、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特在长医院(医院)开设了全国首家特色心脏病防控专科门诊——“五心二高”。

“五心二高”防控专科门诊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湘雅首届名医赵水平教授对每位就诊病人全程问诊看病,专家与患者一对一解答疑难问题,现场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讲解,所有检查都有专人陪伴,及时、通俗、细心地告诉病人检查结果,专家名医与病人耐心沟通,解答认真详细,告诉具体用药方案和治疗措施,患者回家后,医院派专人定期回访,定期询问病情,反馈专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服务特色首创全国特色心脏病防控专科门诊,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所有心脏检查全在诊室内完成,患者不必东奔西跑,节省患者拖着病体四处寻找检查科室时间,名医与检查医师可实时交流检查信息,分析检查结果,并告知用药治疗方案,医院后,医院派专人回访询问病情,并及时反馈给专家,可以依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湘雅名医下基层:一站式快捷轻松看门诊;长久性精准合理治心病。

“五心二高”,还您一颗健康的心脏。

爱护心脏,拥抱健康,请从今天开始。

“五心二高”专科门诊科室预约-

长医院(医院):长沙市药王街50号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34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