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症状容易被忽略,却是心脏病重要警报

心脏病发作,医学上称为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可能是冠状动脉疾病的结果。当动脉中形成脂肪或斑块,会妨碍血流,甚至形成阻塞。如果心脏的血流严重不足甚至得不到血流,心脏得到的氧气不敷所需,部份心脏肌肉就会缺氧甚或死亡。

心脏病发作会伤害心脏,严重时导致猝死,并且在心脏留下结痂组织。一旦结痂组织够大,就可能心脏衰竭。

猝死,如同深夜擅闯空门的贼,是心脏病众多祸害中最严重的一种。每个心病人中,有60人第一次发病就猝死。

冠心病一般要血管狭窄到70%以上,才会有症状。不过,即使狭窄80%,如果不增加耗氧量(例如运动、提重物、发怒等),仍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心脏肌肉所需,在休息状态下,病人也不会有异状。

心肌梗塞最典型的一幕:一个人痛苦地以手掌或握拳,捂住前胸。

病人求诊,常不会讲痛,而是以闷、紧紧的、郁卒、绑绑的、好像被一块石头压住、被大象的脚踏住……等等语汇形容。

胸部不适,病人懂得及时求医,但著名的《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在年的一篇研究,针对全美约4万3千多个心脏病人调查,却忧心地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没有胸痛的情况下,因医院。而且没有胸痛的心脏病人死亡率比一般心脏病人高了两倍。部分原因是前者延迟就医时间,同时医生也无法及时诊断出他们的病况。

除了胸痛外,还有哪些心脏病症状容易被忽略,却是重要的警报?

转移的痛

心脏病,不是只有胸痛!更诡异的是,有的病人不会胸痛,只有其他部位痛。

有胃溃疡的萧先生,最近有天上腹疼痛,他怀疑旧疾作祟,去看医生,医生也持相同看法,开药跟胃乳给他。但萧先生回家吃了药,疼痛仍不减,还一连痛了10小时,意识开始有点恍惚,家人赶紧送他急诊。结果一检查,萧先生原来是心肌梗塞,马上被医师送进开刀房救命。医生事后告诉家属,因为隔了10小时,病情才会严重恶化。

不像肤表受伤,痛在伤处,内脏引起的痛可以转移,也就是病人感觉痛的位置跟实际引发痛的部位,有时不在同一处。所以,心脏病发有时因为痛的位置靠近横膈膜,会往下转移,以上腹痛表现。

不过,肚脐是分界点,(心脏病)很少痛在肚脐以下,所以下腹痛较不用担心心脏病。

心脏病也会往上转移,大部份出现下颚痛,较少出现上颚痛;出现颈部痛,有时会到后颈部,但几乎不会痛到头顶。有时也会痛到后背(上背部),或沿着小指侧(手臂内侧)出现手臂酸痛症状。

正因为转移痛的部位不一,一般人又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常有病人因下颚酸痛,以为蛀牙发作,跑去看牙科;喉咙痛,跑去看耳鼻喉科;后颈酸痛,以为脊椎有问题或五十肩,跑去看神经科或复健科;手臂酸痛,跑去看骨科……等等不一而足。往往拔了牙,治了发炎的扁桃腺,或拼命做复健,情况不见好转,才发现原来是心脏病作怪!

但一般人要怎么区别呢?建议,如果运动并没使用会痛的那块肌肉群、关节,却还引发症状,就要高度怀疑。

喘、呼吸急促有人以呼吸困难、喘为诉求。

尤其一些同时有糖尿病的心脏病人,因为糖尿病会产生神经病变,常有无痛性心肌梗塞——病人可能突然喘起来,但没有胸痛。

比起运动性气急这类的喘,起坐性气急(坐着没事,躺着时较喘)可能更易被忽略。

例如,有些人白天坐着看电视可能好好的没事,但躺着睡觉时因为血液比较多回流到心脏,心脏相对唧出较少血量,多余的血液堆积在肺部,影响血液、氧气的交换,而觉得喘,得坐起来,因而影响睡眠品质。

头晕

运动时,需氧量增加,但因为心脏衰竭,流到脑的血液量不够,人因此晕眩。

有病人曾做过气球扩张术,打通心脏阻塞血管。他回忆曾经好几次打网球后感到晕眩,需要平躺才能恢复,当时却不知道这是心脏病的早期征兆,误以为运动过度。直到做健康检查,他在做心电图项目时晕倒,才知道得心脏病。

心悸、盗汗或苍白

有些人心肌缺氧是以心悸表现。所谓心悸,指的是感觉得到自己的心跳。另外,不同于以往运动冒热汗,冒的反而是冷汗。

无法解释的疲倦、虚弱、焦虑

平常活动体力许可,不会产生症状,现在却开始有症状。

例如,以往走30分钟以上不会累,现在走一、二十分就累;或稍微走一下就没有力气;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不感兴趣。

阻塞70%以上,症状已经多种多样了,更何况塞30、40%那些没有症状的人?这些人可能照玩剧烈运动、照吃美食,丝毫无恙,直到某一天去“爬摩天大楼”突然出事。

因为,冠心症引起的心绞痛分稳定跟不稳定两类。不稳定心绞痛的人,虽然血管狭窄的程度有可能较轻微,但血管中的粥状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血中的血块),没有完全堵住血管,仍有一点点血流。

稳定心绞痛是平常没症状,但运动(劳动)时症状才出现;不稳定心绞痛是即使休息也会有症状,一样可能出现包括胸痛、喘、冒冷汗、头晕、心悸等一种或多种症状,甚至致死。

心脏病如同隐形杀手,有的症状轻微到让人难以察觉,或不是那么典型的症状,一不留心,恐怕得付出昂贵的代价,特别是当没有痛这个症状时。

一篇由美国加州史丹佛大学医学中心所做的研究报告更发现,亚裔美国人很高比例有无痛的心肌局部缺血,影响日后心脏病发作。

无症状心肌局部缺血是动脉逐渐窄化,限制血流到心脏,但和一般的心肌梗塞不同,它不会引发疼痛或其他症状。有这种情况的人埋下日后的心脏问题,包括心脏病突发。

这个研究发现,有心肌梗塞的病人中,只有30%的亚裔美国人曾发生胸痛,但有83%的白种美国人曾有胸痛症状。

不过,亚裔美国人比白种人更容易有其他症状,包括运动后喘、气促(亚裔美国人有63%,白种人36%);疲倦(59%:22%);以及心悸(65%:24%)。

研究人员建议,亚裔美国人应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对心脏病做早期检测与管理。

任何亚裔美国人在爬高或爬两层楼,抱怨呼吸浅短气促、容易疲倦,或年过45,应检查是不是有心肌梗塞疾病,负责这项研究的安东尼?常医师指出。

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更得特别注意。

心律健康论坛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15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