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先有罗晓晖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
国庆特别节目:
管好慢性病长寿又健康
——凌先有、罗晓晖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国庆特别节目
10月2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乐享时光”节目主持人沙滨洋,邀请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凌先有、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健康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晖,就如何加强老年人慢病管理、提高生活质量问题进行了访谈。
主持人:凌先有叔叔,您听说过慢病管理学校吗?您觉得这种慢病管理形式有哪些好处?凌先有:我听说过慢病管理学校。当我听到北京市首家慢性病管理学校在和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真为老年人而高兴。我觉得这种慢病管理形式主要有如下好处:
一是全方位的知识传输及技能指导,帮助慢病患者控制疾病进展。慢病管理不仅仅只是靠医生管理,更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高血压、血糖的监测和评估能力;对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要有简单了解,学习选择健康食物,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掌握行为矫正的基本技能,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逐渐改变慢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就医习惯从而达到控制血压、血糖等。在慢性病管理中,通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管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展、降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二是定期连续检测诊断和治疗,帮助慢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通过慢病管理,对慢性非传染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包括对慢病症状、病情评估、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和预防。通过健康检测和健康促进,对患者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改进慢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通过慢病早期筛查、慢病风险预测、预警与综合干预,以及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指导慢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是改善慢病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慢病患者的幸福指数。通过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知识、药物治疗、读懂化验单、并发症的预防、高血压危象的现场急救、血压血糖家庭自测、营养治疗、中医治疗慢性病、家庭急救、老年人心理管理等慢病管理,可显著改善慢病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病情控制,减少用药,提升区域医疗慢病管理服务水平,控制医疗保健成本,节约社会卫生资源,提高慢病患者的幸福指数。
和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学校正在授课
主持人:罗晓晖老师,您觉得慢病管理学校这种模式有哪些特点,值得大家了解?
罗晓晖:一是方便老年人学习。学校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是老年人身边、家边的学校。二是学习内容系统成体系。“5+1”立体化健康管理模式,涵盖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多种手段和主体。每年开展2期课程,每期各10次课,涵盖老年人慢病管理的各个方面。三是师资力量专业权威。学校老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担任,老年人学到的慢性病管理知识专业可靠。
主持人:凌叔叔,您周围的老年人得慢性病的多吗?都有哪些慢性病?大家关心这些病的相关知识吗?有哪些具体例子能够证明?
凌先有:据我了解,我周围的老年人罹患慢性病者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慢性代谢性疾病。老同志对慢性病的相关知识非常关心。我们离退休干部局每年都举行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编写健康知识保健手册,并深入老干部活动站为老同志进行健康知识辅导。每次老同志都很积极参加,认真做笔记。我在担任离退休干部局局长时,为了给老同志普及健康知识,特别是慢病患者如何根据节气的变化进行自我保健,每个节气我都要编写一首健康诗,通过短信发给老同志。我在写这些诗歌时,力求将节气、医学、诗歌融为一体,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荟萃一堂。诗歌以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的形式,一韵到底,朗朗上口,便于诵读,便于记忆。我的这些诗歌,深得老同志的欢迎。让我欣喜的是,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同志见到我,还能背出几段让我听。不少老同志希望我将自己写的节气诗歌出版出来。他们有的拿出手机让我看,说我发的每一首节气诗歌都舍不得删,现在手机容量都装不下了;有的对我说,每次我发的节气诗歌,他们都转发给亲友,亲友也喜欢得不得了,诗歌的内容成为他们与亲友联系和交流的话题;有的老同志恳切地对我说:"凌局长,把你写的这些东西出版出来吧,我们大家共同出钱。"有的老同志拿出自己几本抄写我的诗歌的本子给我看,央求我说,自己的眼神越来越不中用了,希望我还是印发或出版成集给他们;有的活动站党支部甚至还把老同志的这些意见,在部领导和局党委征求意见时,作为正式的意见提出来。我感动于老同志的热情,从年初开始,抽时间对几年来写的东西进行整理,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出来。现在,中国社会出版社每个节气都会发出一首来,深得老年人特别是慢病老人的欢迎。
主持人:罗老师,据您了解,除了慢病管理学校,现在还有哪些方式能够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知识,尤其是慢病管理知识的获取需求?为什么基层卫生机构要加强对老年人慢病得管理?
罗晓晖:现在有些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校可以传授老年健康知识,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也可获取健康知识。慢性病可防可控,管理好慢性病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基层卫生机构开展老年人慢病管理具有优势。从分级诊疗的设置来说,慢病管理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一项职责。基层卫生机构靠近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发动老年人参与慢病管理,慢病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服务,加上一些慢病管理对象可能是失能老年人,所以基层卫生机构开展起来更为方便。从老年人的角度说,到基层卫生机构开展慢病管理就近就便,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依从性。
主持人:凌叔叔,老年人对健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1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