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小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自新冠肺炎肆虐以来,“防疫”就成了我们全民肩上的共同承担的责任。可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你真的了解它嘛?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新冠肺炎,究竟为何物,又该如何有效预防。
Q
一、什么是新冠肺炎?
A
新冠肺炎,全称为:-nCoV,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中的β属。它与导致产生非典的SARS冠状病毒以及导致产生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冠状病毒有明显的区别。在蝙蝠体内发现的类SARS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源性达85%,但蝙蝠体内的类SARS病毒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
Q
二、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是多久?
A
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平均为3-7天。这也是为什么隔离天数定为14天的原因。
Q
三、感染新冠肺炎后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A
感染新冠肺炎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部分感染者还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
其中不同类型的感染人群所表现的病症程度也不同。其中老年人,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这类人群的临床症状表现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重症,甚至病死。
而儿童,青少年这类人群感染新冠肺炎后出现的症状较轻,恢复几率较大,恢复速度较快。
因此,平日里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在得病后也可以减缓症状,早日康复。
Q
四、如何判断感染了新冠肺炎?
A
1:首先查看自身是否出现了感染新冠肺炎后会出现的临床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
2:检查自己是否有流行病史:是否与新冠肺炎患者有过接触、是否去过疫情高发地区等。
Q
五、如何预防感染新冠肺炎?
A
下面,我们从流行病学原理三方面来做好日常预防。
1、找到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复制且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
经目前的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为野生动物,初步判断为蝙蝠、土拨鼠、果子狸、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但是具体是哪种动物还不能判定。
因此,要做到预防新冠肺炎,首先就要阻断传染源。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拒绝接触野生动物。保护了野生动物,也就守护了我们人类自己的健康。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犯新的易感宿主之前,在外环境中经历的全部过程。
从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或者间接接触。飞沫通常在1米,最多两米的距离内,近距离漂浮,然后迅速落地。
要做隔绝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的时间为:与他人接触的时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到人群密集的场景的时候。
口罩的种类选择:普通公众在外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由于当前疫情仍在肆虐,N95级别的口罩留给在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
2)保持呼吸道礼仪
当你在公共场合咳嗽时,用纸巾或者手绢掩住口鼻。若当时没有带纸巾或者手绢,可以用肘部掩住口鼻。并且注意咳嗽时要转身,朝向人群以外的方向。
3)做好手卫生
何时进行手卫生?
在我们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们饭前便后要洗手。在当前的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扩大做好手卫生的范围。当你需要进行一些比较干净的措施时,就需要做好手卫生。如:吃饭、揉眼睛、护理老人,小孩、饮食制作或者接触一些公共设施后,如电梯按钮,门把手等。
如何进行手卫生?
在有水龙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六步洗手法,将双手清洗干净。
若没有水龙头在旁,可以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清洁。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指对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缺乏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
面对新冠肺炎,我们每个人都是易感人群。因此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我们需要共同抗疫,听从上级的安排,配合调查、检查工作。
Q
六、《中国人员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A
《中国人员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最为严重。
目前新冠肺炎已经被纳入乙类传染病,但是按照甲类传染病来治理。
因此,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调查、检验、标本的采集、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如果发现了有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及时报告。
敲黑板,划重点啦!!!!
为了预防新冠肺炎,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八点:
1:戴口罩
2:勤洗手
3:少聚集
4:不信谣不传谣
5:注意饮食,坚持锻炼
6:合理作息
7:定期清洁
8:保持心理健康,耐心配合各种检查
做好以上八点,是我们每个人对疫情防控做好贡献的重要方面。
相信我们一定能齐心协力,渡过此次疫情,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南华军训网
图片
源于网络
文字
刘绍武
编辑
袁芳
审核
谢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zztz/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