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心衰新药遭FDA专家组否决,心衰之路
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和主要致死原因,又被称作“心脏病的最后战场”,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球患者约万人。而在现有治疗条件下,这一疾病仍是致命的临床顽疾,5年死亡率仍高达50%左右。也因此,心力衰竭在全球范围具有迫切而未得到满足的临床医学需求。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心衰药物研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期间有过进展与突破,亦不乏停滞和坎坷。纵然结果“喜忧掺半”,但心衰药物的研发从未止步。
风险超出预期,FDA专家组否决心衰新药omecamtivmecarbil(OM)
近日,FDA心血管和肾脏药物咨询委员会以8:投票反对批准细胞动力科技(Cytokinetics)公司的心力衰竭药物omecamtivmecarbil(OM)。咨询委员会成员表示,该药物治疗射血分数降低(HFrEF)心衰患者的潜在益处似乎并未超过其风险,成员对该药物的安全性及其有限的功效表示担忧。
在投票反对OM的小组成员中,许多人注意到该药物的疗效和亚组分析的结果均一般,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医学教授CsabaKovesdy指出,疗效水平“没有给我足够的信心”。
肯塔基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医学教授DavidMoliterno投票反对OM,他指出了药物的安全问题及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或死亡率影响有限。
FDA指出,有证据表明过度暴露于OM会增加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并且尚未确定使用OM的最佳治疗范围。
从“金三角”到“新四联”,心衰治疗步入新时代
尽管OM被FDA否决这一事件令人感到失望,但所幸早在年,心衰治疗方案的研究与相关药物的研发已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从RALES到EMPHASIS-HF的研究结果,有力地展示了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出现了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拮抗剂与MRA组成的慢性心衰治疗“金三角”。
然而,这一治疗方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衰死亡率和发病率,但仍存在患者预后较差、反复入院等问题,因此心衰的临床治疗仍需使用便捷且有效性、安全性更高的新药物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再入院率,改善收缩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lcbx/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