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孙子的ldquo五事rdq
孙子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作者:刘宝成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学习型中国贤达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在《孙子兵法》的开篇“始计第一”中,孙子总结了“五事”的战略思想,这对当代的管理理论,尤其是竞争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启发。他说道:“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既而强调说:“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在商业管理的背景中,这里的“道”可以被理解成管理和经营理念,“天”即商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时机,“地”即战略实施的操作平台,“将”即“管理者”,“法”即经营与管理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句话道出了管理的核心目标。任何管理都是一个“计划、组织、激励、控制、指挥、调节、监督、执行、引导和评价”的全过程,而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衡量管理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就在于管理者是否能够将资源引向统一的预想目标。孙子认为战争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所以任何战争必须“师出有名”;其次,即使在战争的情况下,也必须分清目标的主次,反对无谓的资源消耗,强调“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这说明,领导者所倡议的任何活动必须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拥护。不唯如此,孙子的思想既不同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又不同于马克斯·韦伯的古典行政组织理论,而是高屋建瓴,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个活跃而积极的因素,强调“上下同意”。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任何组织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和社会环境这样一个三唯序列中展开的。管理理论中通常强调七大外部环境因素,即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人文环境因素、科技环境因素、以及文化与伦理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时刻都在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管理的有效性,然而它们又是组织所无法直接控制的,因此,成功的管理必须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有利的时机,做到趋利避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与此同时,管理者还必须注意到,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管理者必须随时跟踪和顺应这些变化,避免墨守陈规,做到因势利导,灵活权变。大量的现代管理理论印证和诠释了孙子的这一思想精髓,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经验主义管理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权变理论”。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这里的“地”可以理解为企业组织的竞争环境。竞争是指具有同质目标的两个或更多的对手为争夺某种共同感兴趣的市场利益而展开的博弈性的活动,目的是取得相对或绝对强势,即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认为,行业的竞争状态是各个竞争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确定了影响市场长期利润的五大竞争力量,该模式得到管理界的普遍认同。五大竞争力量分别为同行业竞争对手、新入市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力量、采购商的讨价力量以及替代品的威胁。竞争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各竞争因素会随时调整竞争力量的方向和范围、转换竞争策略。因此企业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
在商业决策中,企业的定位和市场的细分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而这又取决于对资源和市场的可得性、对竞争风险的判断、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的幅面以及其他关乎企业成败因素的把握。通常来讲,有三种战略可以贯通孙子的思想,即:1)防御型战略。其目标是通过建立和巩固入行的屏障以阻止和拖延竞争对手的正面冲击,籍此维护和巩固自身原有的优势。这些屏障包括行政性屏障、规模性屏障、科技领先屏障以及超前意识屏障等。2)进攻型战略。与竞争对手全面直接交锋,或者抓住对方的薄弱环节集中优势乘虚而入。3)差异战略。企业避实就虚,独辟蹊径,在经营策略、市场定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别出心裁,绕开竞争的压力。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里的“将”在管理学中便是“管理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管理学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即领导学。彼得斯和沃特曼指出:“最优秀的企业只不过如此——它们把平常人组织起来做出了不平常的事”,这和优秀的“将”是密不可分的。“沃伦·本尼斯和伯特·南勒斯宣称:“在组织中,普遍存在着管理过剩而领导不足的现象。”在承认二者之间存在区别的基础上,约翰·科特主张: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有效的管理以及富有感召力的领导都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不可。杰克·韦伯认为“领导”和“管理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其任务是为庞大而复杂的组织提供必要的秩序及协调性,其工作是制定计划、设计工作岗位和协调岗位间的相互关系,负责人事安排,行使指挥、授权和监督的职能,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采取纠正措施。相比之下,作为富有感召力的领导者,他应该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将人们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周围,能够正如科特所说的“满足人们对于成就感、归属感、认同感、自尊、对自我命运的把握以及实行理想的基本需要”。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孙子所说的“智慧、诚信、仁义、勇气和威严”。
“法者,曲制、管道、主用也。”孙子在此提出了管理的方法、管理制度、资源的供应以及物资的运筹。任何组织都是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引领之下聚合起来的群体,它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内外部环境决定切合实际的典章制度、资源的分配和运筹方式。在现代管理中,最常见的组织模式有四种:垂直型、阶梯型、扁平型和发散型。随着新技术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国际化程度的加强,企业管理模式在20世纪末叶经历了一场“再造”的革命,普遍走向了扁平化和发散化的道路,企业管理明星、通用电器公司的总裁杰克·威尔彻说道:“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攀登像工程、营销和人事等各种职能型的障碍,也没有必要按班按点地计算工时和进行条条块块的管理。”意思是说,新时代的管理必须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打破条条框框,消除“中间层”,直接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的主动性。
在资源运筹方面,最早的理论来自于年的威特尼提出和实施的“标准化理论”以及随后的泰勒式“科学管理”。20世纪初,福特推行了“生产线模式”,苏瓦特和德明开创了“质量控制理论”。在规模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这些理论在20世纪中叶汇集成为各种各样的“系统工程理论”。作为后起之秀,日本发明了“全面质量管理”和营销学中的“全面满意度管理”思想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将资源的运筹、分配与产出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孙子最后特别强调预先规划和运筹的必要性。他总结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而企业的盛衰兴亡难倒不是同出一理吗?(作者|刘宝成)
温馨提示
中国O2O高峰论坛暨中国绿色创业高峰论坛,将于年11月14日-16日在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举行。
更多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l/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