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红色娘子军,血染的风采
作者:张新平
单位:医院北院产科
这是一支战斗在产科临床一线的女子部队,清一色的柔柔弱女,年长者50出头,年幼者20几岁,她们中或是慈爱的母亲,或是温柔的妻子,或是父母膝下承欢撒娇的女儿。但是,在岗位上,在二孩政策落地后的产科急难危重抢救战场上,无一不是坚强的钢铁战士!
女子本柔为(wéi)母则刚
女医本弱为(wèi)母则强
有人说二孩政策的开放是产科的春天,是产科人职业的花季;也有人说二孩政策的放开是产科的灾难,是产科人职业的浩劫;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身为产科最基层的一员,面对如此众多的高龄、高糖、高(血)压孕妇,面对凶险的病情,肆虐的合并症并发症,面对狰狞的死神,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功夫战胜死神,保护母亲和孩子。我只知道自身的不足,需要闭关修炼,需要进修深造。
我终于成为由省质控中心主办、省孕产妇急救中心—-哈医大一院产科承办的“手把手”培训班第三期的学员,被人称之为黑龙江产科的“黄埔三期”。
回到阔别27年的母校,仿佛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依稀还能找到当年的记忆,内心的情感无以言说。核对手机里的报道通知:2号楼24层产科小会议室。走进2号楼,拥挤的人群如同闹市,候梯的人自动排成迂回的长龙,蜿蜒几百米。“这得排到何时啊!”我焦急地张望着,一个从身边急步走过的医生点提醒了我,我穿上白大褂找到保安,严肃的保安一听我是“手把手”培训的学员,立即满面笑容:“手把手,我知道,产科24楼,你从这边走医务电梯吧!”看来“手把手”培训在医院里已经“闻名遐迩,妇孺皆知”了。
走出电梯,抬头就看到悬挂的“黑龙江省产科质控中心‘手把手’培训班”的横幅。还没报到就得知孙敬霞老师有一台“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手术马上开始。我冲到手术室门口,表明自己的“来历”,恳求护士长(当时还不知她就是王占云护士长)能让我观摩这台手术。护士长一张口就知道是一位爽朗干练的练家子。“知道!今天是手拉手第三期开班,主任交代了,一定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保障老师们的学习。”又转身对护理员阿姨说:“你负责让所有的老师尽快熟悉流程和环境,节省老师们的时间。”“来,我送您去术间!当然了老师,您们知道手术室质控要求很严的,我们学习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产妇的安全,是吧!所有的老师们要排好台!照顾老师、保障质控安全是我的职责。”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想说什么却在喉间哽咽着被我生生咽了下去,只是使劲地点着头。
助手们严阵以待,等着主角的登场。孙老师“装备齐全”走上手术台,打开腹腔,子宫携下段迂回粗大怒张的血管呈现在眼前。我倒吸口冷气,绷紧全身神经来观看这场“血海之战”。只见孙老师的手和眼在子宫表面逡巡着,嘴里逐一询问落实着术前准备的医嘱,在得到助手、麻醉师确定的答复后,切开子宫、穿过胎盘迅疾取出胎儿,交于台下,切口下血花翻滚,血漫金山,老师反手按压控制住出血的速度,加强宫缩同时缓缓娩出胎盘后,局部加压缝合两针,嚯,如注的血流立刻停止了。我还没看清没缓过神来呢,出血就已经控制住了。此刻的子宫,就像一只凶猛的野兽遇见高明的驯兽师立马温顺起来,乖巧地讨着好。我诧异着,而孙老师则对我调皮地眨眨眼说:“失望了吧!别着急,天天有!”不知为什么,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那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诗句。不过没好意思说出口!
没等孙老师下台,我就钻进了隔壁术间,黄明丽老师的手术开始了。记得初识明丽老师是她在台上讲,我在台下听,讲产后出血,讲凶险性胎盘的救治。自此我喜欢上了这位说话声不大、白净文弱的的产科女博士。不仅仅因为她的学识,她深厚的理论功底,更因为她的至情至性。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明丽老师的手术,细致、轻柔、章法自然流畅,就像是雕刻师在精心雕刻着自己的作品,力求尽善尽美。实在忍耐不住提出疑问,黄老师谦逊地、淡淡地做答:“我们都是孙老师的学生,养成了的习惯,就为了自己能睡个踏实觉”。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名利,而是吃得下,睡得着。”一个医生能踏踏实实地睡觉,那一定是她的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待产室里,5位孕妇正静点催产素引产,产台上一个刚刚顺产,另一个正在助产士的鼓励下加着油。另一间待产室里,一个VBAC(前胎剖宫产后这胎顺产)的正在全程严密的监护下进行着,好似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助产士更像织布机上的梭子,在不停地穿梭,陪伴着、引导着、鼓励着、安慰着......
刚刚扫除VBAC这枚不定时炸弹,那边另一个更为凶险的前置胎盘的孕妇从伊春赶来被急诊送进了术间,是美女医生蔡丽瑛老师的患者。
看着超声与核磁的报告单,我窃喜着,这例一定能充分展示“孙氏缝功”让我一饱眼福,这么重的患者孙老师一定得亲自上台。出乎意料,干练的蔡老师剔除了原手术疤痕。又是血海航行,几乎是瞬间,两千多毫升鲜血从患者的体内喷了出来,血压开始下降了!年轻的术者老练的指挥着输血、输液,手沉稳地缝合着,压迫着,不见有丝毫的慌乱,一招一式无不透出驾轻就熟,成功的纱布填塞压迫,关上了肆虐的血龙头,真是漂亮极了。我,一个在手术台边站了二十六七年的“老”医生,一个从不敢碰及“凶险性胎盘”的低能医生,不由得从心底为这位年轻有为的术者叫好,由衷地敬佩。唉,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仅那一日的24小时,科里先后入了三十一位患者,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有着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患者;仅那一日的24小时,就顺产了5个,其中VBAC一人。剖宫产5人,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2人;仅那一日的24小时,就引产3人:一例是慢性肝损伤致DIC、死胎,一例是疤痕子宫中央型前置胎盘并发胎儿畸形,两例均发生产后出血。一例是孕26周重度子痫前期。
接下来的几日,各种危重症让人应接不暇:妊娠合并胰腺炎的,血小板减少的,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糖尿病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Hellp综合征,急性脂肪肝,真可谓林林总总种类繁多。
10天,历史长河中的一刹那;培训班短暂的10天,浓缩了10个月的心得收获。孙老师见缝插针的病例点评培养了我们的临床思维,似迷雾中的航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纠正着我们偏离的航线。床边的查房,教室里的授课,无不使人毛塞顿开,耳目一新。
10天,职业生涯中最为难忘的时光,师生间手把手地教,姐妹们手拉手地学,收获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思想思维,是老师们不畏艰险全力以赴敬佑生命的品德,是珍爱每一个子宫,守护每一个家庭的慈心爱意。是悬壶济世、达济天下的仁心仁术。
10天,可谓白驹过隙,窥到的仅是冰山一角。但是,融入其中,却深刻感受到这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产科女子特种兵部队。清一色的柔弱女子,为了救护母亲和孩子,都变成了钢铁战士。她们每天接待的都是经过下面地市的同仁们筛选过的、来自全省各地的急难危重。面对死神,这是一支只知冲锋不知后退的部队,这是一支贯打硬仗、贯打胜仗的部队,更是一支团结协作的部队。病情就是烽火信号,狼烟一起,各路诸侯即刻云集抢救现场。这是一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必胜的产科红色娘子军!
10天,亲身感受了,亲眼目睹了这支娘子军血染的风采。
这支让人肃然起敬的娘子军的主帅就是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围产医学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孕产妇急救中心主任,我们的大帅----孙敬霞。
请记住她帐下能征贯战让人敬佩的八员大将:黄明丽、蔡丽瑛、袁晶、曹薇、吴春凤、王宇光、林帅、胡菲菲...
敬爱的老师们,愿你们风采永恒!
张新平
黑龙江省医院北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国家初级遗传咨询师。
现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北三省产科联盟委员、黑龙江省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产科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产科学组成员、黑龙江省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学组成员、黑龙江省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促进自然分娩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市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齐齐哈尔市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齐哈尔市促进自然分娩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齐哈尔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组副组长、齐齐哈尔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
擅长产科危急重症的急诊急救。对妊高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肝病、甲状腺疾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等产科危急重症有独到的诊治心得。对催引产、难产的识别处理得心应手。倡导规范化诊疗,重视孕期保健,擅长遗传咨询、母儿安危的评估,精通各种妇产科手术,对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功血,多发卵巢综合症等女性内分泌紊乱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先后著书两部,主持科研四项,其一获黑龙江省卫生厅新技术三等奖,一获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核心专业期4篇。
行医理念: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全力守护母儿安康。
声明:文章系本平台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当然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供稿请发送邮箱:diyi_fuchanibabygroup.cn作者
张新平
「推荐阅读」
睡前故事
妇产科医生的随笔: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l/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