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每天喝小酒,或比偶尔喝大酒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在以前主要以白酒为主,但是现如今酒的品种繁多。正所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事”,现如今酒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关于喝酒带给身体的损伤,众所周知。但是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避免不了,要喝酒助兴。
据统计发现,我国目前大概有4.5亿饮酒消费者,其中1.3亿左右的人群为过量饮酒。喝酒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增进感情,减少距离感,工作应酬,这一方面占据接近55%,为了缓解调节情绪的人群占39%。
蓝皮书数据显示,对于男性来说,若平均每天摄入61克以上纯酒精的饮酒行为,属于有害饮酒;女性每天超过41克及以上纯酒精的饮酒,也属于对身体有害的喝酒现象。
长期喝酒尤其是大量喝酒,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酗酒引起的医学、社会和心理等问题,每年导致大约万人死亡。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另外还有杂醇油,醛类,甲醛,氰化物,铝类等有害成分。乙醇有扩张血管,麻醉神经的功效,由此可见,如果长时间饮酒,尤其是大量喝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喝酒的危害
1、对心脏危害大,酒中的乙醇会对血管和神经造成异常刺激,长时间大量喝酒或者喝酒过量会损伤心脑血管健康,对肝脏也会造成不良刺激,增加患癌风险。
2、对肝脏造成伤害,肝脏是身体重要的排毒解毒器官,酒精中大部分都是由肝脏代谢分解的,喝酒过量,长期喝酒易诱发酒精肝、脂肪肝,加速肝细胞病变甚至癌变的可能。
3、影响睡眠,多数人认为喝完酒后能美美的睡一觉,但事实并非如此,喝完酒后睡觉会让呼吸道周围的肌肉过度放松,加重打鼾的现象,还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反而影响睡眠,降低睡眠质量。
研究显示:“每天喝小酒”,或比“偶尔喝大酒”,更影响健康
“小酌怡情,大饮伤身”,所以很多人认为平时喝点小酒或者少量喝酒对健康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之前,《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刊登了一项由韩国开展的研究,该研究内容是针对万人群,随访了8年的时间,主要是观察喝酒频率对房颤的影响。
最终那些被诊断为房颤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与偶尔喝大酒的人相比,每天喝酒的人出现房颤的风险更大。也就是说一周饮酒量每增加一毫升,房颤风险会相应增加2%。
发表于《柳叶刀》上的研究指出,一年内即便每天只喝一杯酒,那么患23种与酒精相关疾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0.5%。每天喝上一小杯酒,虽然初期健康,风险不明显比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风险率会上升,症状表现也就越来越明显。
因为每天喝上一小杯酒,体内持续不断有酒精摄入,酒精进入人体后被分解为乙醚和乙醇,这两种物质对肝脏损伤非常大,易导致脂肪肝,酒精肝,甚至肝癌。
由此可见,根本就不存在“小酌疫情”这种饮酒观念。每天有喝酒的习惯,进入身体的每一滴酒,都会慢慢积累成伤害健康的“杀手”。
喝酒易“上脸”的人,更易患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身边有些朋友只要喝上一小杯酒或者喝上一小口脸就会立刻变红。针对这一现象有研究,显示这类人群,也就是喝酒易上脸的人更容易患癌。
《Science》上刊登了一项由日本东京大学开展的研究发现:喝酒易“上脸”的人,更易患癌。
研究发现中国人携带ALDH2突变者远高于其它国家,而这种基因缺陷,导致酒精代谢能力降低,乙醛、乙醇在体内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诱发身体不适,甚至会出现胃癌。
针对这种情况,想要降低对身体的损伤,预防癌症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喝。
3招有效降低酒精带来的伤害
其实现在很多人有喝酒的现象,大多是被迫的,因为在生意场上,难免会碰到一些要喝酒的场合,既然要喝,又不想身体因此受损,就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或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小口喝酒,别喝太快
“感情深一口闷”,这是常听到的劝酒词。虽然感情融洽了,但要清楚,这样的喝酒速度对身体损伤真的非常大。
因此喝酒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速度,建议小口喝、慢点喝。那些所谓的一口闷,在同等饮酒量下,不仅容易醉酒,还可能会使胃部,肝脏等器官的损伤放大。
不要空腹喝酒
无论在哪种场合下喝酒,都不建议空腹饮酒,会对胃部刺激放大,所以喝酒前最好先垫垫肚子,喝点糖水,或者吃些米饭,馒头等主食,有助缓解酒精的吸收,减少对胃壁的刺激。
酒后可适量喝蜂蜜水
酒精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刺激,产生兴奋感,尤其是大量喝酒,使血糖消耗量增加,易出现酒后低血糖,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感,还可能会导致大脑因缺乏能量,出现昏迷的症状,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所以喝完酒后可适量喝一点蜂蜜水,为身体补充能量,缓解酒精对身体的不良刺激。
喝酒虽然会给身体带来短暂性的“快感”,但对健康的危害却是长远的,那些所谓的醒酒和缓解酒精的方法,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并不是长久之计,想要身体健康,最好的方法是戒酒。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l/1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