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帆医疗上半年营利双降手套单价跌入历史低

界面新闻记者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谢欣

1

8月1日,蓝帆医疗发布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蓝帆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2.62亿元,同比下降12.12%;实现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1.1%。

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亿元,同比下降.79%。可见,蓝帆医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减少的。

蓝帆医疗位于医疗器械行业,主营业务为心脑血管业务、健康防护业务及护理业务。公司将旗下业务板块分为心脑血管事业部、防护事业部和护理事业部,产品涵盖心脑血管、健康防护、急救护理等领域。

年半年报显示,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产品贡献营收4.99亿元,占总营收的22.07%;健康防护产品贡献营收16.08亿元,占总营收的71.11%;急救护理产品贡献营收1.19亿元,占总营收的5.24%;其他贡献营收.6万元,占总营收的1.58%。

总体来说,依靠一次性手套与心脑血管业务两条走路的蓝帆医疗至今仍走得磕磕绊绊。一方面是,占营收超七成的一次性手套行业仍处于清库存阶段,单价处于行业历史底部。另一方面,被给予厚望的心脑血管业务未走出集采阴影,仍处于亏损状态,无法给予业绩新支撑。

一次性手套单价处于历史底部

蓝帆医疗本次营收与净利润双跌主要是防护事业部产品单价下跌导致的收入下降所致。

蓝帆医疗防护事业部以一次性手套为核心,主要产品分为一次性丁腈手套、一次性PVC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TPE/CPE手套四大类,年设备产能约亿支。一次性手套主要通过手部隔离起到健康防护作用,即防止手套使用者与被触摸物表体污染物或病菌的交叉传播和感染。

也就是说,是蓝帆医疗的一次性手套产品单价下跌导致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

实际上,年上半年,仍是一次性手套行业的产能出清除期。即在新冠疫情期间,过去的两年时间,全球手套产能急速扩张、需求激增。

据ITC和Hartalega的统计,0年至1年,全球因新冠疫情新增的紧急性购买一次性手套需求量合计为亿只,为0年至1年常规需求的21%。

需求很快被填满。因此,在需求回落之后,全球手套行业出现产能大量过剩的情况,相关产品的价格也开始向下调整。

据首创证劵,根据海关出口数据综合硫化橡胶制医疗、外科、牙科或兽医用分指手套、连指手套及露指手套(主要是丁腈手套)的出口情况,一次性手套均价从2年1月的29美元/千只(约合现在人民币.78元/千只)至年月的17美元/千只(约合现在人民币12.9元/千只)。

目前来看,一次性手套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且销售因仍需清理库存而遇阻,此外,一次性手套原材料(如,天然橡胶)的成本却在上升,导致全行业出现普遍亏损。蓝帆医疗自然也就不会例外。

年上半年,蓝帆医疗旗下的山东蓝帆新材料有限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6%;淄博蓝帆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收入同比下降59%;山东蓝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1%;淄博蓝帆新材料有限公司收入同比下降4%;淄博蓝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1%。

不过,实际上,二季度相比一季度,蓝帆医疗环比亏损幅度已收窄。蓝帆医疗表示,公司开工率提升,防护事业部手套产品综合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综合生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

据中国海关出口数据,蓝帆医疗一次性PVC手套年上半年出口数量比去年上涨8.6%,出口市场份额超过2%,一次性丁腈手套年上半年出口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0%,出口市场份额超过20%。

也就是说,虽然自三季度起,一次性手套的销售量已从底部反转,不过由于一次性手套的单价仍处于低位,无法帮助蓝帆医疗重新支撑业绩,从而实现扭亏转盈。

心脑血管业务仍未走出集采阴影

心脑血管业务则是蓝帆医疗下注的新业绩增长点。不过,从前述营收比例也可知,心脑血管业务对蓝帆医疗的业绩贡献实际仍不大。

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业务以旗下子公司柏盛国际(BiosensorsInternationalGroup,Ltd.)为主体,其主要产品为冠脉植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以及和心脏介入手术相关的医疗器械产品。

柏盛国际是蓝帆医疗年并购而来。柏盛国际是全球第四大心脏支架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其下属子公司吉威医疗在国内的心脏支架植入量位列第二。蓝帆医疗在当年对这笔并购是满意的。其表示,公司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新增心脏介入器械产品线,实现了从低值医疗耗材向高值医疗耗材业务延伸和产业升级的战略目标。

冠脉支架是我国首个进行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品种。就在蓝帆医疗完成对心脑血管业务并购的2年后,即0年,冠脉支架的国家集采开始推行。

也就是说,蓝帆医疗还没能享受高值医用耗材的高毛利率所带来的利润增厚,就得匆匆应对行业巨变——直面“以价换量”的“残酷”竞争。

首次冠脉支架国家集采的平均降价幅度为9%,中选产品平均价格约为元/条。而蓝帆医疗的首次中标价格为元/条,远低于平均价。

因此,年至1年间,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业务的业绩十分惨淡,营收呈现逐年下滑。年至1年,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业务营收分别为17.7亿元、9.86亿元和7.1亿元。特别是,1年,即集采实施的首年,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业务首次出现由盈转亏。

到了2年11月,蓝帆医疗中标国家组织的第二次冠脉支架带量采购。这一次,相较于首次集采中标报价元/条,蓝帆医疗在第二次的中标报价大幅提升至元/条和元/条,涨幅分别为75.7%、80.2%。

蓝帆医疗也借提价缩窄了亏损。据2年年报,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产品在2年实现7.64亿元元销售收入,相较1年的7.1亿元元增长7.6%;心脑血管事业部在2年亏损.17万元,较1年的亏损7.7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88.86%。

不过,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产品仍未完全走出集采阴影。海外业务增长与新产品上市带来的放量均未能填补了集采造成的业绩下滑。

年上半年,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业务亏损.62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大幅缩窄约4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0%,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显著提升至超过20%。

前述这部分的亏损缩窄一方面是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业务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增长导致。蓝帆医疗的Allegra?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膜累计在全球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包括年首次实现销售的智利、希腊、中国香港、北马其顿共和国和土耳其。

另一方面,得益于蓝帆医疗于近两年获批的柏腾?优美莫司涂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和BioFreedom?无聚合物药物涂层冠脉支架也开始放量增长。

年半年报披露,蓝帆医疗的柏腾?优美莫司涂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和BioFreedom?无聚合物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的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相比2年同期增长超过%,东南亚及北亚市场则实现超过20%的增长,欧洲及新兴市场也实现增长。

具体来看,在年上半年,柏盛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实现净利润.6万元。柏盛国际子公司山东吉威医疗制品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实现净利润.7万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d/9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