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丨我是惊恐发作还是突发心脏病
李先生今年37岁,原本相对稳定的生活,近1年却被“蒙上了阴影”。究竟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先生在一次乘坐地铁时,突然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全身发冷、大汗淋漓,甚至感觉“自己要死去了”。
工作人员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把他送到了急诊。医生立刻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其他检查如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心超、头颅影像学等均正常。医生不建议进行额外治疗,只是叮嘱他放松一点。
但苦恼的是,此后,李先生几乎每个月都会有类似的发作,有时在自家的车里,有时在人流量多的菜市场或公园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他成了心内科的“常客”,做了很多次检查,但每次的结果都差不多——没有明显的身体异常征兆。
李先生说:“每次发作的时候,我的心脏就好像被一个大手紧紧捏着,好像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太痛苦了。我一定是得了某种突发性心脏病!但医生为什么就是检查不出来呢!”
“心脏病”,其实并不是心脏病
在心内科医生的建议下,李先生来到了心理科就诊。经过一系列问诊和心理检查,医生给出了答案——原来他得的是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的英文是Panic,这个词来自于希腊神话的Pan神。传说中,Pan神的长相非常丑陋,只要是看到他的人,都会害怕得大喊大叫,“惊恐发作Panic”也就因此而来。
惊恐发作又称急性焦虑发作,通常起病于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35-40岁也是一个发病高峰期。此病以反复发作的、突发的、不可预测的惊恐体验,以及强烈的以心脏为主的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症状可以在数分钟内发展至顶峰,甚至有“濒死”感。发作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
发作时,常见症状至少包括下列表现的4种以上:
(1)心慌、心跳、心动过速;(2)出汗;(3)颤抖;(4)气短或闷气;(5)感觉气道不通;(6)胸痛或胸部不适;(7)呕吐或腹部疼痛;(8)头晕、走路不稳、头重脚轻、或虚脱;(9)寒战或潮热;(10)麻木或针刺感;(11)不真实感;(12)害怕失控;(13)濒死感。发作时,尽管患者的感受非常强烈,但实验室检查常常无重大异常发现,而且,每次发作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在发作间期,患者虽无其他症状、可照常生活和工作,但常会担心再次发作,并出现回避外出和某些场所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惊恐发作?
面对李先生的疑问,医生告诉他,惊恐发作的病因主要包括: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该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2)大脑变化。与紧张和焦虑有关的部分大脑区域,出现结构、功能异常,及神经递质的变化。(3)社会心理因素。例如,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良人际关系等。医生详细询问了李先生的情况,并了解他出现这些问题之前的生活状况。医生发现,李先生的姨妈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表现,但因为程度不像他这么严重,而且只出现过两次发作,因此没有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d/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