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临危不惧柳州市工人医院EC
点击上方可以 我院 8月21日,来自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的患者覃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欣喜地医院心胸外科的病房。覃女士和她的家人在出院前激动地同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握手,并深情地讲到:“医院的专家和先进的技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真的太感激了!”
共同战胜病魔后摆出胜利的手势
患者覃女士因“劳累后胸闷、乏力2月,发热、咳嗽1周”医院诊断为“心脏病”,后因症状加重,医院,经过专家们的完善检查后,以“1.急性左心衰;2.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级;3.肺部感染”收治在心胸外科。8月3日,覃女士病情再发加重,因急性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原因紧急转入该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抢救。
在进入ICU治疗的2天时间里,患者情况不稳定,反复发生心力衰竭,无法脱离呼吸机的支持,随时有生命危险。8月5日,心胸外科与重症医学科、手麻科的专家们通过组织研究讨论,在与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给覃女士实施紧急手术。考虑到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为了充分保障围手术期安全,医院医务部立即组织全院相关部门展开备战工作。时值周末,由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B超室、输血科专家们组成的ECMO生命支持团队在接到命令后,快速集结至医院西院重症医学科会议室,把已有的预案和流程再次梳理,决定先为患者实施手术,视情况再定是否进行ECMO支持。
未雨绸缪,在患者手术期间,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欢主任医师、副主任赖军华副主任医师、医疗组长莫松、黄强主治医师、易渠深医师等人仍在会议室里制定着具体的ECMO方案,而ECMO护理组的董应兰副护士长、陆钰副护士长、常龙护师也根据要求准备好了相关的仪器设备、耗材用品和ICU隔离病房。
“手术顺利完成,术中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但患者情况仍然不太好,需要泵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准备行ECMO支持。”在接到手术医生韦武利主任医师的电话后,ECMO团队立即行动起来。“叮铃铃”,ICU急促的门铃声响起。“患者来了!”一行人快速将患者安置在指定床位,并迅速为其接上各种监护设备。“准备消毒皮肤!开器械包!ECMO管路预冲!”在ICU刘欢主任的指挥下,大家紧张有序地工作起来。心胸外科吴先球博士顾不上已在手术台上站立几个小时的疲惫,再次穿上手术衣,同莫松主治医师、李融林医师一起为患者分离股动脉和股静脉。15分钟后,“置管成功!开机!”随着莫松主治医师的指令,ECMO机器开始工作,离心泵高速而平稳地运转着,暗红的股静脉血从患者体内引出,经过人工膜肺氧合变成鲜红的动脉血从股动脉处回输到患者体内。
吴先球博士与莫松主治医师在为患者建立ECMO体外循环
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血压回升、足背动脉良好、末梢循环改善、尿量良好……医院ECMO团队的专家们守候在患者床旁,严密监测着生命体征的变化,实时调整着机器的参数,精细调节着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监护仪上显示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逐渐改善着,检验结果也证实着内环境的逐渐好转,但医护人员却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知道,稍有怠慢,都可能给患者原本脆弱的心脏带来沉重的打击,或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时至深夜,大家仍讨论着后续治疗的方案,是责任和对生命的敬畏让所有人默默坚守着岗位。
ECMO生命支持中
细心护理患者
患者病情稳定,撤离ECMO
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7日,在经过ECMO团队43个小时的守候之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已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血流动力学也十分稳定,不再依靠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未出现并发症,医护人员顺利撤离了ECMO机器。8月10日,覃女士顺利从ICU转回心胸外科普通病房。在本次ECMO生命支持过程,覃女士自心脏手术麻醉复苏后,始终处于清醒配合状态,这得益于柳州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也与家属的积极配合密切相关,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促进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患者转回普通病房,家属十分开心
据悉,柳州医院ECMO生命支持团队成立于年6月,是在主管副院长和医务部领导下,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等临床科室及医技部门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至今已完成了器官移植供体维护、重症ARDS患者呼吸支持、心血管手术支持等多种复杂病例的生命支持任务。目前,柳州医院是柳州市唯一一家,也是全区为数不多能独立开展ECMO医院之一,该项技术的开展为柳州及周边地区的重症患者带来了极大福音。
知识拓展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目的是通过其替代自体心肺功能,保证机体有足够的灌注和氧供。ECMO在心脏外科、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急救、器官移植等,特别是ICU内重症循环和呼吸支持,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在一定医院、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重症救治水平的的一门临床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d/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