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对新冠错误的认识,需要刷新

这些对新冠错误的认识,需要刷新

新冠病毒已经三年了,真的应验了那句一年之后又一年,今年是第三年,有可能是最后一年。今年11月份,我国也对新冠病毒防护采取了放开策略,疫情反噬比较严重,当前也出现了不少新冠错误的认识,需要重新刷新,本文整理了部分供参考。

一、病毒又进化了,以后是不是更厉害了?

完全错误的。进化这个词是翻译达尔文的《进化论》时候引进的外来词,原词是evolution,其实这个词翻译成“进化论”不准确,最恰当的翻译是“演化论”,实质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注意,不是强者生存,是适者生存。很多人觉得病毒进化了,是不是更厉害了?病毒的进化或者说演化不是往变强的方面去,而是往适合的方面去。

病毒进化的方向是高传播率、低致死率,因为病毒进化也会内卷,低传播率、高致死率的病毒在进化中都会被淘汰,这是病毒进化的自然规律。所以病毒进化了只会越来越弱,不会越来越强。看看新冠从刚开始的阿尔法毒株到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的致死率就知道了。年11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科技日报讲话;根据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已构建最低疫苗保护的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在最低疫苗保护基础上过去一年接种加强针的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未接种任何疫苗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

二、病毒都能逃逸免疫了,是不是打疫苗没有用了?

完全错误的。先说说免疫是怎么回事。简单是,免疫就是通过在没被感染的个体内注入疫苗,让个体产生一种叫抗体的物质,抗体的主要作用是能够综合病毒,从而对个体产生保护作用,这过程就是免疫,实际过程比我说的还要复杂一点。

疫苗就是抗原,可以是病毒特异性蛋白质(灭活苗、重组蛋白质疫苗),也可以是弱毒苗(减毒活疫苗),或者是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有的人问减毒活疫苗是不是病毒?是的,就是被弱化了的病毒,不发病或者发病症状轻的病毒,但是可以让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免疫逃逸是病毒让机体免疫应答机制不再那么灵敏了。奥密克戎变体虽然有免疫逃逸能力,但不能躲避大部分免疫力。香港和新加坡的病例证明,此前接种的疫苗,依然可以很好应对奥密克戎变体。即使奥密克戎能存活,但也无法抵御人体免疫力,因此致病性大幅度下降,这跟早先疫情有很大不同。所以,接种疫苗仍然是对抗新冠病毒的主要手段。千万不要听信谣言不打疫苗。

三、打了疫苗还能感染?是不是疫苗没有用?

这是因为个体的差异,即使打了疫苗保护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另一个原因是病毒在不断变异。但是,即使病毒变异了,机体内形成的免疫应答机制仍然有效,会让重症转成轻症、轻症转成无症状。群体都打疫苗还会形成免疫屏障,阻断病毒的传播链条。国外很多国家是靠感染群体形成的免疫屏障,我们基本上是靠全民免疫已经形成了免疫屏障。

四、医院才能治疗。

基本错误。只有重症才需要对症治疗,因为新冠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疾病”,是指病情具有自我缓解特点、能够自行消散的疾病。自限性疾病的好转往往不取决于所采用的治疗,多由病因自身特点决定,也与人体患病后的机体应答有关。

在不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可不采取特殊治疗或仅予对症治疗。常见自限性疾病如部分病毒感染,某些非感染性疾病也可表现为自限性病程。简单点说,新冠感染和其他感冒病毒差不多,除非症状严重需要干预,否则你吃不吃药都一样,过了一周左右依靠自身免疫力都能自愈。

新冠主要威胁的是上了年龄(80岁以上)、没接种疫苗,且有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基础病的患者。以下是新加波年11月前的数据:

在60岁以上人群中:已构建最低疫苗保护的60岁至69岁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70岁至79岁的总体死亡率为0.%,80岁以上总体死亡率为0.51;

在最低疫苗保护基础上,过去一年接种加强针的60岁至69岁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70岁至79岁的总体死亡率为0.%,80岁以上总体死亡率为0.55%;未接种任何疫苗的60岁至69岁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24%,70岁至79岁的总体死亡率为0.44%,80岁以上总体死亡率为2.2%。

实践证明,困难时期已经过去,新冠已经不可怕了。说实在的,新冠现在已经远远不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的危害大了。

科学防疫,无需焦虑,恢复正常是迟早的事,不用过于担心,对于新冠认识的一些误区也应该尽早刷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jc/93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