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放送塔城首部冠心病微电影风筝
时间就是生命,在与死神争夺时间的赛跑中,每一个细节每一处犹豫都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有些过错,一次致命;有些过错,错在无知;有些过错,可以避免!
如果能了解多一点心梗及冠心病相关常识,很多悲剧就能减免,很多鲜活的生命就能延续。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小病房,就是大战场。在塔城,为了我们的健康,医院的他们依旧在各个护理岗位上忙碌着。在这个特殊的节日,继《一家人的守护》讲述手术室的故事后,医院推出诚意满满的,第二部关于冠心病的微电影《风筝》,用真实的故事来描述讲述健康与家庭的重要性!
同样,通过这样的一部微电影,让我们一起向白衣天使致敬,感谢他们,守护生命。
这是一部医院为了防治心梗而拍摄的微电影,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心梗,并有效防治心梗。
第一,及时辨别心梗。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或偏左部位出现疼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应提高警惕。另外,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需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绝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4的患者不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从而延误抢救时机。
心梗患医院就诊,只有不到26%的人通医院。但实际上,自己送医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拨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
其次,医院的情况,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打急救医院可以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第三,平静地等待救援。如果病人存在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有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时,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
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可以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的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第四,配合医生的工作。病人如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这和当下的医患关系有关,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被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霍勇说,如果我们为心梗的危险因素制作“榜单”,前三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此外,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话,就应提前预防。
概括来说,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直接决定抢救的成功与否。
珍爱生命!抓紧时间改掉不良习惯,远离心梗。
最后,用影片中的一段结束语: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健康就是最长情的陪伴,请您珍视健康,让家庭的风筝永远翱翔!
剧照:
感谢医院领导及心血管内科全员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感谢剧中“父女”付伟、王若恬奚无偿扮演的鼎力支持,感谢剧组人员的辛勤工作!
欢迎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jc/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