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ldquo话聊rdquo,
一提起冠心病,仿佛健康上了倒数加速器,止不住的往坏的方向走。其实有些症状,不一定是疾病本身引起的。有些治疗,光靠吃药还不够。
●
病例:神奇的“话聊”
张ⅹⅹ,女,85岁,因为心慌,由一群儿女陪着来就诊,因为高龄特别重视。经过一系列仔细检查,仅有心电图T波轻度改变,不能确诊冠心病,后经冠脉CT造影检查提示仅有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因为高龄可以考虑以冠心病治疗,不需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是患者每月都来,每次都是心慌、闹心、心烦意乱的,每次我都给她解释冠心病不重,不要太紧张,也不用长期用药,缓解就可以停药了。可是她依然每月来,有时我跟她说一说病情,也没有用药就可以好一阵子,她儿女说从这一回去就能好几个星期。后来随着次数来的多了,知道老人有个儿子,去上海受聘于上海一家学校的校长,一直是老人的“心病”,找到了病根,每次都尝试和老人唠唠家常做些心理疏导。老人的儿子回医院看我,说我的“话聊”对他妈妈特别有效。现在老人仍然隔一段时间还来“话聊”,症状越来越轻,间隔时间也越来长了。来源:徐涛医生患者只是轻微的冠心病,无需长期服药,可老人家每个月都觉得不舒服,医院跑。这种症状,就是典型的双心病,即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
双心病,一方面指的是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指的是心理疾病(心理障碍)。这种疾病往往是指由心脏和心理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导致疾病的产生,并且可以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间,相互伴发加重疾病的发展。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双心病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大致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患者最痛苦,经常反复就诊,影响日常生活。患者既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体征(比如心悸、胸闷、气促等),又有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
第二类患者诊疗难度大。患者心脏病变轻微,疾病本身预后良好,合并心理问题,初次就诊很难发觉。
第三类患者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患者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并得到了规范合理的相关治疗,同时合并心理问题。尽管已经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等规范治疗,但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相互影响,疗效大打折扣。
本文介绍的案例属于第二类双心疾病,老人家病情较轻,可表现出来的症状又看起来很重,医生也是通过多次的“话聊”才解决了患者的心病。可大部分的“双心病”的患者,得到的往往是单一的治疗,即疾病本身的治疗,心理疾病往往被忽略或掩盖。
因此,作为医生,要有“双心病”的意识,区分是否双病共有。作为患者,如果不能用器质性心脏病解释或长期治疗效果不佳,也要想到“双心病”的可能。
参考文献: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34(5):2-3.
延伸阅读
一文整理心衰的5大合并症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心肌损伤6大标志物最全解读一图读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疫情下该如何进行心脏康复?快看,高血压是这样一步步毁掉一个人的!认识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绞痛,有问题必答!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