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专家因心脏病去世,这些知识你必须掌

年6月12日,57岁的李剑明正在家做运动,突然间一阵胸痛让他倒地,在人们的想象中他一定非常痛苦,经历过一番挣扎,但无济于事,很快他就失去了意识,直至生命走到了终点。李剑明生前任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教授,在心律失常与心脏电生理方面很有成就。一个心脏病专家在面对突发性心脏疾病尚且如此脆弱,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心脏猝死,人类的第一杀手,主要表现为:心脏原因引起的胸痛、气促等急性发作后1小时之内死亡;发现之前往往没有征兆;一旦发生,有效营救时间短暂。中医院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每年高达54.4万,位居全球之首!且男性猝死发生率高于女性!我们在不禁叹息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这位神秘的「死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常熬夜、多食少动等虽不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但它是造成心脏的基础性疾病的重大成因。如果有心脏问题却没能发现或没有细心调护,就容易在紧张、焦虑、熬夜、劳动强度大、多吃少动等诱因的促进下引起心脏基础疾病加重,从而增加猝死的风险。前文提及的心脏病专家李剑明其实十几年之前是发生过心肌梗死,当时因为及时做了手术,一度保住性命。有心脏病史的人在运动时发生意外几率要远高于普通人,其中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脑血管意外、心肌炎等疾病都是发生运动性猝死直接因素。

如何预防?

戒烟限酒、饮食清淡、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以及适当运动。对于普通人来说,运动时可以把心率来作为我们间接的判断标准,人体能承受的最大心率约为约为,目前医学界普遍使用的计算方法:人体最高心率=-年龄,运动应达到心率=(-年龄)*70%。打个比方,如果你40岁的话,普通强身健体的运动应该达到心率为(-40)*70%=。所以40岁左右的人平时运动时最后心率控制在以下,这样就不会增加心脏的负荷,降低猝死的风险。

猝死是永远的话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定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761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