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开展血压与心脏疾病大型
义诊医生在接受市民咨询。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指出,卫生部门要深入持续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贫困地区,义诊团队要努力解决当地实际困难,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当地群众健康水平,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的主题为“守初心、解难题、助扶贫、庆丰收”,海南各地卫生医疗单位在省卫健委的指导下,医院对口支援义诊工作、深入农村和贫困地区送医下乡、健康大讲堂等活动。此次大型义诊活动深受当地老百姓和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欢迎,现场群众通过专家义诊获取治疗方法和健康知识,基层医护人员也从中提高了水平,给更多的基层老百姓服务。
镜头聚焦高血压日义诊现场。
义诊当天上午,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坐镇义诊现场,为市民免费测量血压,发放血压、心脏健康等方面的宣传册,专家们耐心查看前来询问的市民病历资料,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教授他们如何控制血压、促进心脏健康,对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提供详细的诊疗指导。
近日,医院在门诊大厅前举办了“血压与心脏疾病”义诊活动,让大家了解高血压以及心脏疾病带来的危害,呼吁群众重视自己的心脏健康。
义诊医生提醒市民要定期测量血压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钟江华介绍,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3次测量上肢血压,均值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室血压)考虑为高血压。血压过高不利于心脏、肾脏健康,高血压会导致“眼底”“主动脉”“四肢动脉”“肠系膜动脉”等病变发生几率增加,严重时还可导致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危害生命的疾病。
钟江华建议,市民要定期自测血压,如患有高血压,则需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漠水教授向咨询的市民介绍说,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睡眠时间不足、运动量下降、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每年全球约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了心脏疾病和卒中。预计到年,全球每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将达到万,所以心脏健康不容忽视。要注重饮食健康过量食盐会导致高血压陈漠水教授建议,市民要注重饮食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掌握急救技能,守护心脏健康。在饮食方面:要限制饮食,不宜吃得过饱,过饱会对胃产生一定的压力,胃部的膨胀会直接对心脏造成压力,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要限制脂肪,过多的脂肪会在身体蓄积,一方面增加血管壁的厚度,另一方面对心脏也会造成影响。要限制盐分,过量的盐分会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将直接对心脏造成压力,加重心脏的负担。要增加维生素,维生素有减少机体成分被氧化的作用,如减少有利于心脏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预防血栓,预防动脉硬化,强化心脏。要增加纤维素,纤维素有利于减少脂肪在人体的吸收,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脂质,降低血脂浓度。要多补充钾,钾能降低血液中的钠水平,直接减少高血压的诱导因素,减少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脏的发病几率。同时,要进行适量的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时间,平时尽量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陈漠水提醒,突然发生的胸痛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千万不能忍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可在很短时间内导致病人死亡。因此胸痛发生后,不要耽搁,呼叫“”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不要舍近求远,速去最医院急诊就诊,毫不犹豫地接受溶栓或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大家要牢记“两个”,一个是指发生突发胸痛时,一定要拨打紧急就医治疗,另一个是要在分钟内开通被堵塞的血管。
避免一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陈漠水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就是在心肌梗死恢复后预防心肌再梗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应注意恢复期定期门诊,以便随时发现情况,并给予处理;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者,应将血糖及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吸烟者应戒烟,同时给予合理的饮食,禁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避免一切可以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如劳累、体力活动过度、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在天气变化和季节转换的发病高峰期,应注意穿戴暖和。在易患期坚持服药,有助于降低再次心梗的发生率、病死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房颤的患者要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咖喱、辣椒等;要经常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都要引起注意,有明显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现象发生时,应该立即就诊;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不良反应。如出现体力疲乏、劳累、头晕眼花或者昏倒、在轻度体力活动或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等,应警惕及早处理。房颤的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能因为得病而有心理负担。在生活中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保持心情平和,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心衰者平时要注意自身监测,观察自己脉搏、血压、面色、尿量、体重的变化。当出现心慌、咳嗽、呼吸困难、难以平卧、浮肿、恶心、呕吐、尿量减少,一天之内体重增加克以上,说明心衰加重,医院就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其次,心衰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定期随访。病情稳定时毎隔2-3周必须到心衰门诊或者心血管科的专家门诊就诊,按时调药,并定期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心衰的病人饮食应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瘦肉、淡水鱼等。避免饮用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等,同时戒烟戒酒。注意盐的控制,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克,注意避免隐性高盐食品,如皮蛋、酱菜、腌肉等。勿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勿吃的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重视男性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医院开展免费义诊活动
为市民科普前列腺健康知识
近日,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团队在门诊大厅开展了“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义诊活动,为广大男性健康保驾护航。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吕蔡提醒,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时,要警惕患上前列腺疾病。55岁以上的男性或是家族中有前列腺病史的45岁以上男性,要每年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市民科普前列腺健康知识。
为市民提供免费义诊咨询义诊现场,专家们为市民提供免费泌尿男科疾病义诊咨询,有针对性地指出市民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许多前列腺疾病、男科疾病的患者前来就诊,专家们针对病情做出专业性诊断,并结合检查结果和身体状况,对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提供详细的诊疗指导。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吕蔡指出,目前很多男性由于家庭关系、工作、经济压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疾病,前列腺一旦出现异常,不仅会引发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路梗阻等排尿问题,同时还会有性功能障碍、早泄、小腹坠痛、睾丸疼痛、腰酸腰痛等症状,久病不治甚至会引起不育。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吕蔡在义诊咨询时说,前列腺炎是指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以尿道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前列腺疾病。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前列腺炎患者越来越年轻化,20-50岁的青壮年容易患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专家在此提醒,预防前列腺增生,人们应该要忌烟酒、少辛辣;不憋尿、不久坐;好心情、多运动;常饮水、慎用药。前列腺增生越早接受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就通过手术康复。
据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资讯显示,前列腺癌多发于老年人,是目前全球都面临的老年男性健康问题,是威胁我国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前列腺癌新发病率和现患病率不断增加。由于前列腺癌的发病隐匿,进展缓慢,该病症早期往往并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一些病人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不适时,往往与前列腺增生等中老年男性多发的良性病变症状相重叠而被忽视,诊断发现时多为中晚期。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出现血尿、血精及阳痿等症状,甚至骨痛等全身症状,这时癌症多已进入晚期。
吕蔡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前列腺癌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筛查,如通过抽血检测前列腺特性抗原指标(PSA),通过体检进行前列腺的触诊,做B超,磁共振扫描等。吕蔡建议55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做一次前列腺体检,如果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就要从45岁起每年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疗。“前列腺癌是一种总体预后比较好的癌症,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放疗等手段治愈,五年生存率高。晚期病人则需要内分泌治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不仅治疗效果相对差,费用也比较高,且五年生存率较低”。
如何更好的预防前列腺疾病呢?现场义诊专家建议,在饮食方面要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油炸烧烤,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中青年人在性生活上不要过于频繁,保持正常规律和良好习惯。老年人及前列腺增生病人应少吃多餐,清淡饮食。要远离烟酒,吸烟和饮酒可刺激前列腺的增生和诱发前列腺炎。前列腺患者不宜饮浓咖啡和浓茶,要坚持适量户外活动,避免感冒,每晚热水坐浴,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对前列腺增生治疗和预防前列腺炎的发生均有益处。要养成规律性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熬夜,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避免前列腺疾病发生。
转载请注明“海口日报海报传媒”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ff/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