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根不在心一女子ldquo心脏病

最近这半年,

哈尔滨的张女士被“心脏病”折磨惨了,

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

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后都没啥大事,

可是一旦发作起来,

心脏狂跳,连门都不敢出,

只要住进心内科病就好了,

一出院就“心脏病”复发。

图片来源:ICphtoto(图文无关)

近日,突然医院急诊科就诊,可是急诊科医生却建议她看精神科,张女士听后非常生气,“这医生自己技术不行就算了,还把我当做精神病人!”

医院,可是回家后身体还是难受得要命,为了查出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张女士先后去哈尔滨医院就诊,多项检查的结果仍是未见明显异常。

张女士不明白,

自己平时心情很好,

性格开朗外向,

这次明明心脏难受,

为什么要去看“精神科”呢?

带着疑惑,尽管心里不情愿,张女士还是硬着头皮来到哈医大一院精神科,找到了胡建主任,讲述了她最近半年的痛苦遭遇。

通过张女士的表述及相应的检查报告,胡主任告诉她,其实她得的是“惊恐障碍”,继而伴发“场所恐惧症”。

经过抗焦虑药物治疗联合系统脱敏心理治疗,张女士的身体终于恢复正常了,她后悔没有早听医生的话来精神科就诊。

据哈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胡建教授介绍,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患者常突然感到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好像觉得死亡将至,或奔走、惊叫四处呼救,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胸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严重时有窒息感,也可以有出汗、腹痛、全身发抖或瘫软等症状。惊恐发作通常起病急骤,终止也迅速,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个小时,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晰,高度警觉,发作后仍心有余悸,产生预期性焦虑,担心下次再发。此时焦虑的体验不再突出,多表现为虚弱无力,需经若干天才能恢复。约60%以上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发展为“场所恐惧症”。

“惊恐障碍的治疗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心理治疗,二是药物治疗。”胡主任说,“这类患者的个性特征常表现为对现实不满意,对人生期望过高,对疾病的性质认识不清,凡事往坏处想,总担心结局不好,长期处于一种高度警觉状态中,势必会产生一些歪曲的认知,这是造成疾病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同时患者往往有焦虑引起的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血管系统与消化系统症状。”胡主任说,应用认知治疗改变患者对疾病性质的不合理和歪曲的认知,运用行为治疗如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处理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焦虑症的表现不仅限于情绪及心情上的改变,有很多患者往往心情没有感到不好,但躯体的不明原因不适,如疼痛,心慌,胸闷等都可能是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

添加温州交通广播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800esky.com/hlzd/6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皖ICP备06006651号-1 当前时间: